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铁血阻击:我在386旅当兵王 > 第148章 风雪赴苏路

第148章 风雪赴苏路

,"我是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正好同路。"

伊万诺夫摊开地图:"明天凌晨有辆运送战利品的军列去赤塔,我们混在里面。倭寇特务再猖狂,也不敢查苏联红军的车!"

卫国注意到他说"战利品"时,张教授眉头皱了皱。后来才知道,这些"战利品"很多是从中国东北掠夺的机器设备,现在被苏联人当作战利品运回国...

凌晨三点,一行人化装成苏联士兵,顺利登上了军列。车厢里堆满了机床、仪器,甚至还有整台的发电机。卫国和几个真正的苏联士兵挤在角落里,靠着冰冷的金属箱子打盹。

"你,狙击手?"一个红头发的苏联兵指着卫国手上的老茧,用生硬的中文问。

卫国点点头。那士兵顿时来了兴趣,比划着讲起他们在斯大林格勒的战斗。虽然语言不通,但军人的默契让交流毫无障碍。

列车在广袤的西伯利亚荒原上行驶了七天七夜。沿途的站台上,随处可见庆祝胜利的标语和酗酒的士兵。卫国透过车窗,看着这个陌生的国度,思绪万千。如果历史没有改变,西年后他将参加抗美援朝,与这些苏联人并肩作战...

赤塔换乘后,旅途舒适了些。卫国分到了一个硬卧车厢,还有了份热乎的罗宋汤。张教授趁机给他恶补俄语,从最简单的"你好"开始。

"到了莫斯科,你先去卢比扬卡报到。"张教授叮嘱道,"那里的人...不太好打交道。"

卫国心领神会。卢比扬卡是克格勃总部,以严厉著称。

又过了五天,列车终于抵达莫斯科。走出车站,卫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虽然战争刚结束,但这座英雄城市依然巍峨壮丽。克里姆林宫的红星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宽阔的大街上,有轨电车叮叮当当驶过。

"同志!这边!"一个穿军装的中国人站在吉普车旁招手。他是驻苏武官处的联络官,姓陈。

吉普车穿过半个莫斯科,停在一栋灰色大楼前。这就是著名的伏龙芝军事学院,苏联最高军事学府,朱可夫、崔可夫等名将都毕业于此。

"你先体检,明天正式报到。"陈联络官带他办了手续,又塞给他一套崭新的苏式军装,"穿上这个,在莫斯科方便些。"

卫国换上军装,照镜子时差点认不出自己——笔挺的墨绿色制服,锃亮的皮靴,肩章上是闪闪发光的少校衔。唯一不协调的是那张饱经风霜的东方面孔。

体检很严格,从牙齿到脚趾都要检查。当医生看到他身上大大小小的伤疤时,不禁肃然起敬:"中国同志,了不起!"

第二天上午,卫国被带到院长办公室。伏龙芝的现任院长是科涅夫元帅的得意门生,彼得罗夫中将。这个白发苍苍的老军人看完卫国的档案,突然用流利的中文问:

"你就是那个用土炸弹炸毁黑虎山隧道的'飞虎'?"

卫国一愣,没想到自己的事迹都传到这里了。

"别惊讶。"彼得罗夫笑了,"朱可夫元帅特意关照过你。你在晋西北的战术,很对我们胃口!"

原来,卫国发明的"跳雷""蜂窝防御"等战术,通过情报渠道传到了苏联,被苏军总参谋部列为"敌后游击战经典案例"研究。

"你的课程会有些特别。"彼得罗夫递过一张课表,"除了常规的指挥学,还要重点学习空降兵作战和特种爆破。斯大林同志认为,未来的战争需要更多'尖刀'部队。"

就这样,卫国开始了在伏龙芝的学习生活。每天早晨六点起床,跑步、射击、战术推演...课程排得满满当当。最困难的是语言关,虽然配了翻译,但很多专业术语还是要死记硬背。

一个月后的实弹演习中,卫国凭借出色的狙击技术一鸣惊人。在800米距离上,他用莫辛纳甘步枪五发五中,震惊了在场的苏联教官!

"不可思议!"射击教官捧着靶纸首摇头,"这个距离上,我们的狙击手也只有30%的命中率!"

卫国笑而不语。他不能说自己来自未来,受过专业训练。只能归功于"在战争中自学成才"。

课余时间,他最喜欢去学院的战史馆。那里陈列着苏德战争的详细资料,包括柏林战役的沙盘。卫国如饥似渴地学习这些未来战争中才会用到的知识,特别是城市巷战和装甲兵协同。

1946年元旦,卫国受邀参加了克里姆林宫的招待会。在宏伟的圣乔治厅,他第一次见到了朱可夫元帅。这位传奇统帅亲切地与他握手:"中国同志,你们的游击战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就在卫国准备谦虚几句时,一个意外发生了——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