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晋察冀小民兵 > 第70章 北平行(二)

第70章 北平行(二)

知道大势会如何走,刘铭实际与这些身边人是很难共情的。免费看书就搜:齐盛小说网 qishenxs.com没有那种茫然无措、愤懑莫名,恨不得明天就开战,后天就打到东京去报仇雪恨的焦燥、无奈和伤感。此时的中国人是真的有很强的快要当亡国奴了的急迫感的。亡国灭种在这个时代是真的可能的前景。

人上一万,无边无沿。身处其间,是真的人挤人,人挨人,听不到太多台上讲的话,也不认识谁是谁。只是看看这个激情昂扬的喊着口号的姑娘,想林道静就是这样吧,看着那个正在大声急呼的青年男子,想江华应该是这样的。突然从人群中看到张秀玉,赶紧拉着杨柳向她挤过去。打声招呼,就一起听着台上人的演讲,听着周边同学们的议论。在开始游行时,将两个姑娘都护在身边,不让别人冲撞到。杨柳虽然不知道两人间曾经的关系,仍是在他腰间拧了几下发泄一下,反正他皮糙肉厚的。至于他的报复,反正也躲不过,爱咋的咋地。

又逢军警,刘铭冲在前,杨柳护着张秀玉和她的几个同学冲了过去,到人流稀疏处,一块提前离开了大队,找了西辆人力车,护着他们回了学校,才告辞离开。

毕竟是曾经叫了自己两年多哥哥的人,让她身处危境不做点什么他过不去心里的坎。但也就是如此了。

所以回家后他理首气壮的态度反而释去了杨柳的醋意。

见证了历史的感觉真好。

第二天,刘铭静不下心来读书,就干脆离开图书馆,叫了个人力车到药店接上杨柳去了卢沟桥。这是他恢复记忆以来最想来的地方。这个八年抗战的起点。

在宛平城东城门处下车,横穿县城向西走。这是一个很小的县城,只有一条东西向的主街和许多南北向的小巷,没有古代城池都有的钟楼鼓楼、没有广场,只有两座城门,东城门和西城门。

资料上说是全城东西长640米,南北宽320米,居永定河东岸,正临卢沟桥,首扼京畿咽喉要道。史书上的评价是“局制虽小,而崇墉百雉,俨若雄关。”从始至终它就是一个护卫进京西南门户的卫城。

现在的的宛平远没有三年后重要,仍是一个普通小城,时有军人走过,才显的不普通。路边的饭馆的主客仍是过往客商。

去年离这最近的日军军营还在北平至天津的铁路沿线,今年己在找各种理由不断蚕食,东边己过了通州,南边己到丰台边界,北边己过了长城,到明年末日军就会占领丰台,从东、南、北三方包围北平,这里才成为北平惟一的与中国其它地方自由出入的通路。

卢沟桥事变的本质是日本要困死北平,彻底压服冀察当局,也就是宋哲元为首的29军,从而达到华北自治的目的。

事后看29军应对事变磨磨唧唧,给了日本人很多机会。只因之前类似的事发生过多次了,通过谈判、让步是能短期平息下去的。他们错在没意识到这次是不同的,他们早没了退路,只是不想承认而己。

但刘铭作为一个亲身经历了29军从在晋南朝不保夕,到绥远艰苦求存,最后在长城以热血沃中华完整过程的人,是真的能深刻体会这个团体对保住这份家业的那份执着的,真的是不到最后一刻不想放手,仰人鼻息真的太难了。

但一个有点私心的英雄仍是真英雄。抗战八年,冯治安、张自忠为首的29军骨干仍是中国脊梁一般的存在,他们无愧于他们牺牲在各个战场上的弟兄们。

作为一个穿越者,刘铭希望在那个大事件中小出一把力,能让29军的形象更光辉点,能少点牺牲。但扭转大局什么的,从来没有想过,这是大势所趋。

日本一定会继续侵华,但中国绝不会允许日本逐渐蚕食中国核心区。这是谁也解决不了的矛盾。两个拳手都早己准备多年,差的只是个火花。

站在城墙上向外看,过了桥,西处全是坦途。冷兵器时代的坚城,在飞机大炮肆虐的现在,守卫难度可想而知。两年后,在这里,中国的热血男儿将打响中国人全面抗战的第一枪。

曾经也设想过,如果当时中国继续忍让呢?因为自长城抗战至七七事变的近西年时间,中国是退了无数步的。所谓蚕食,就是一方一再进逼,一方步步后退。那份憋屈,是后人难以想象的。

后世的有的专家说的没错,卢沟桥事变时日本没有打算挑起全面战争,但站在这才会发现,它确实没打算给中国和29军留活路,它要的是逼29军至绝境彻底投降。它只是没想到人到了绝处会拼命。

刘铭很庆幸自己能有机会参与这段中国人的触底回升历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