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刘家吃饭,小婵自己根本忙不过来,在张富贵媳妇和王大春媳妇忙着工程大灶后,刘华妈和孙柱妈轮班,每天上午、下午都会有一个过来看看。有需要就帮忙做饭,没需要就回去。不干活坚决不吃饭,分的分外清楚。这一点上他们两家比张、王两家表现的要好的多。
今天是刘华妈过来了。
刘铭回屋又找出刘父当年留下的两个黄色铝质军用水壶。他也想过给王娟他们配上,但没找到。好好洗刷一下,找出望远镜擦拭一新,再加上一个本子,两只笔。擦拭好M1911和两把匕首,穿戴好,不影响活动。
齐活。
吃饭前,小婵牌双肩包正式出炉,较后世的稍嫌粗糙,但容量够大。将干粮、水壶、两双鞋、一套备用衣服、两个弹夹和两颗手榴弹放进去,空间还有富余,完美。
吃完中饭,三人踏上了收山货之旅。
一匹骡子拉的车上,一个穿青色长衫的二掌柜带着两个标准农家院小子穿着的小伙计,车上有包括秤杆、绳子等全套的收山货家伙什,很和谐。
路上先是又对了下说辞,就是一个刚成立的山货铺子派二掌柜下来探行情。
三人大男人坐着慢的不象话的马车,但时间在刘铭夹杂着黄色笑话的指点功夫和如何待人接物中,在刘华、孙柱不时的下车实践中,在三人斗嘴中过的很快。
到路口下车时是晚上六点,刘华和孙柱都有些担心,想再说点什么,早换好短打扮的刘铭拍拍他们的肩,“放心吧,你们师傅的本事之大是你们想象不到的,是很惜命的,会小心再小心的。你们也小心点。”
看着刘铭背着他那个双肩包向山里走去,边走边向后挥了挥手,两人也只好返身赶着骡车向李家台去了。
今天是十九,月光很好,但在旷野中仍可看到星光满天。很美的 夜色。
这是一条山中可走马车的路,两边不到50米就是高低起伏的低山、矮坡,再向远处看山连着山,在月色下黑乎乎的,形态各异,好象藏着什么怪兽。
身处旷野,寂静无声,对影成双,偶有石块、土块落地声音传来。
不可想。
嗯,这是第一个路口,能看到远处山中影影绰绰的村庄里微弱的灯光。
赵有义说过从这个路口再向北走三里多地,有个向东的路口,小路爬山越岭,能走到骝马梁西侧。
走了约100米,找了个路边的树后,刘铭吃了块饼加咸鸡蛋,喝了口水。水得省着喝,山里的生水能不喝还是不喝。
整理下腰带,确保柯尔特M1911斜背在左肋下,方便随时拔枪。摸摸怀里三块小石块,重新打好绑腿,确保两把匕首分别插在绑腿里合适位置,把望远镜挂在脖子上,背好双肩包,跳了跳,还行,挺利落。
从这儿开始,刘铭就让自己始终保持在阴影里行走,并全力放开自己远超常人的五感,时刻关注着异常点,不放过任何可疑声音。
前世看过很多东北、华北土匪的资料,真正的经年老匪对老巢的警卫布置之精密,对人员控制之到位,对敌人之残忍,都不是普通人能想象的到的。真的不是我们电视、电影里看到的那么简单、粗暴。那样的人乱世中真活不长。
看到前边是个丁字路口,有条路向东边的小山上延伸。借助路边杂树的掩护,矮身隐在阴影中上山,走了不到五十米,刘铭隐隐约约听到左上方有呼噜声传来。先静下心来细听,然后蹑足潜踪的顺着声音慢慢挪过去。
慢慢爬上缓坡,走近了,看到是一个依山势建的窝棚,距坡底海拔不到二十米,距离不到五十米,地方选的很巧妙,从山下看上来,就是乱草、荆条环绕中的一块大石头。位置选的很好,南北两个方向有人走上这条小路都逃不过这个观察哨的眼睛。
窝棚受限于地形,很低,人在里边只能是趴着、坐着,再围上个被子,在这荒凉的野外,哨兵睡着就难免了。
刘铭慢慢的退回大路,轻抬脚 ,慢落足,向东摸去。边走边注意着哨兵的鼾声。
他有十足的把握能让他睡一晚上,早晨醒来一无所觉。但万一有人来查岗或换岗呢?
爬上山顶,未发现有人迹,顺着稍嫌陡的缓坡尽可能轻声下山,到沟底前行不到十米,就又是缓坡向上,这个山距沟底有五十多米高,
隐身在山顶向前望是一座高近百米的山。刚下行不到十米,刘铭就找到了第二个哨位,哨兵正在抽烟。
那个位置应该在这条路走到沟底转弯处的西北角。
刘铭慢慢挪动向下,在距哨位三十米左右,找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