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晋察冀小民兵 > 第16章 初临保定府(四)刘铭再逞威

第16章 初临保定府(四)刘铭再逞威

“啊?”李梅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表情。本文搜:读阅读 duyuedu.com 免费阅读自己也是受过中等教育的新文化青年啊。头发差点都急白了,也没完成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短篇。这就长篇了?

民国年代是中国文人的黄金年代,所谓大师辈出是有其时代背景的。很有些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意思。

究其根源,一是物以稀为贵,百分之九十几的文盲率下识字就是人才,留学归来的就是天才。要是再会多国语言,再来个博士,再能把西方最流行的理论引进来......

二是一群大老粗军阀缺啥补啥,至少表面上表现的很重视知识。三顾茅庐、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人尽皆知。尊重读书人从来都是加分项、亮点,无论这个人做过多少人神共愤的事。

前世刘铭看过一些民国统计资料,1927年大学教授工资是180到600元,大学老师平均220元,中学老师平均120元,小学老师平均30元,国立小学老师工资40元。

1930年河北省有过统计,县小学实际月工资平均是25元,乡村教师的工资11元左右。

不要觉得不高,较之同期唐山开源煤矿井下工人8-9元,警察一个月帐面工资8元,县长一个月20元,不低吧?!

在这样的背景下,普通稿酬千字一元以上,高的千字西五元,真的是很吸引人了。

恢复记忆后,刘铭就开始写作,首先想做的是杂糅《菊与刀》、《论持久战》、《地道战》、《地雷战》等写文章、写书,让中国普通人明白日本的优缺点、中国可战在哪,增强抗日的信心,让敌后抗日的普通中国人战起就能使用地道、地雷打击敌人,保护自己。

目标不高,只要能多杀几个鬼子,少死几个中国人,足矣。

写完大纲才突然想起这是1933年,未来的两三年是全面抗战前最黑暗的时期,检查官们对抗日宣传的封杀算得上猖狂至极。

你敢信,国民政府发言人关于华北地区中日冲突的表态竟然都被禁止报纸发表。这是真的。

应该就是1934年,《新生周刊》登了一篇小文章,提到日本真正的统治者不是天皇,而是军部和资本家。引起“友邦”震怒,日本人指责南京当局与讥讽日本帝国尊严的作者是同谋。为了平息日本人的愤怒,南京当局解雇了七名相关检查官,判处《新生周刊》编辑14个月的徒刑,并不许上诉。

这个年代不涉共,与政府意志有违,秘密抓捕是起步操作,暗杀更是几乎明目张胆。

1933年5月著名女作家丁玲莫名其妙就消失了,两年后才被宋庆龄等人救出来。

社会名流杨杏佛1933年6月在上海家门口被暗杀,造成烈火烹油般的民权保障同盟突然中止了。

刘铭是要苟的。真的从没想过和特殊部门打交道。自认是绝对熬不过刑,任何级别的。所以还是先挣点钱,赚点名吧。1935年后,名有了,环境友好些了,再拿出有用的发表。

所以才决定抄写《射雕英雄传》。

原来还想抄本《还珠格格》,毕竟小说中长盛不衰的永远是爱情小说。

提到爱情小说,还有比琼瑶更合适的吗?!虽因怕让人认为娘,看的少,但琼瑶的小说还是很看过几本的,那本早就记不得名字的小说中那句“恨不逢君未嫁时”,曾经让连女生小手都还没牵过的年少的刘铭惆怅不己。真正的“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但后来还是因过不了心理关,放弃了。

选《射雕》,就是因契合这个年代。三十年代的中国,恰如南宋中后期。外敌肆虐,政府懦弱,小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就特别希望有个英雄人物横空出世,挽狂澜于既倒。明君贤臣指望不上,大侠与英雄就是小民的野望了。

就在刘铭二人聊着小说去找午饭辙时,张帐房和两个护卫终于在刘铭见过的张宅客厅等到了张仁会。

听说李梅上午还清了欠帐,张仁会把刚端起来的茶碗“啪”的拍在了八仙桌上。“噌”的就站了起来。

两年前求见日本人山下时,第一次见到这姑娘。张仁会当时心就开始痒。日本人势力越来越盛,他非常需要这样一个拿的出手,见的了大场面,关键还能与日本人良好沟通的姨太太。当时刚上位,又顾及到完县李家势力,没敢动手。当知道李家生意遇到困境开始,张仁会就开始布局:

第一步,逼李父破产,骗李母欠钱,威胁有能力帮忙李家的人收手,甚至这个月旅社工资晚发都有他的授意。

第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