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晋察冀小民兵 > 第6章 冯家赌坊之战:战果与秋藏

第6章 冯家赌坊之战:战果与秋藏

银元有10卷,应该是500块大洋。

交通银行发行的银元券有115张10元的,56张5元的,共1430元。

金条两块,应该有一斤左右,竟然不是大黄鱼。突然想起,好像大小黄鱼都是解放战争年代才发行的。现在还没有呢。

两块黑乎乎的东西,也有一斤左右。闻着好象是药味。突然意识到,这是烟土,现在这个时候,是准货币。

三根铅笔和一叠比B5纸销大的质量相当好的白纸。有几张纸上都有线条和标示,最上边一张是手绘的古井村地图,虽然不够规整,但对主要道路、主要建筑都标示的非常清楚。

看到地图,心才最后安定下来:他们真是汉奸,没杀错人。

全算上,收获远超过两千大洋。还是抢钱快啊。第一桶金终于有了。有钱赔了,计划可以开始了。

乱世什么最重要,粮食。

看到形销骨立的乡亲们,想到历史上记载的1941-1942年的大饥荒,深受好狗护三邻、好汉护三村思想影响的刘铭,为自己来到这个世界后设立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利用后世的知识增产粮食,增产肉蛋,提升乡亲们的体质。

《雍正王朝》中的一句打仗就是打后勤,刘铭一首深信不疑。造枪造炮,做为一个文科生,金融人,是真的一点不懂。能用好枪还是靠这十几年的勤练不辍。但如果能提高粮食产量,储备部分粮食和军用物资,相对于整个抗日战争影响微不足道,但一定做比不做好。既能用于自保,也能为那只不比最难时的西北军好多少的部队提供一点帮助。

古井村周边不缺土地,前世妈妈家在三十年代接近赤贫,六口人,名下仍有十几亩地。这也是河北农村的普遍现状,小自耕农为主,大地主占地多也就是几百亩,土地兼并远不像南方那么过分。

前世土地承包后差不多的土地能养活比现在多两倍的人口。

相差的就是亩产。

前世一季亩产七八百斤算不上丰收,但现在亩产三百斤得是最好的土地丰年的收成。

两个时代差别是在化肥、种子和灌溉。

刘铭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在这个时代推广农村用电,大幅旱地改水浇地就不现实。

但记忆中,从现在至1941年,古井一带不算是风调雨顺,但也没有大旱、大涝的记载。通过提升耕地肥力增产切实可行。

土化肥是办法之一,提升农家肥沤肥量是办法之二,轮种黄豆是办法之三。

他准备大张旗鼓的试验土化肥和沤肥,用良好的收成引起乡亲们的跟风。还准备春种前就预定黄豆收购价,引导乡亲们扩大黄豆种植。

这需要投入。

他想让地雷战和地道战比前世早几年面世,让中国人少些牺牲,让鬼子多出点人命,前期投入也会很大。

这些都需要他用好这点启动资金,用好自己的头脑,还要多挣钱。

任重道远啊。

将夜行衣等随时可能要用的设备重新埋回坑里。将钞票装身上,将大洋、手枪、黄金和烟土等短期内不打算动用的物资重新装回袋子里,还得给他们找个更安全的地方存放。

收拾好现场,出洞后又重新掩藏好洞口,认真观察,确定周边山上、山下确实是没第二个人后,刘铭转身向山上走,转过山顶向岭南方向前进。

岭南、岭北实际并不是一个准确的称呼,是古井这边的人以古井为视角,对山北边的和山南边的一些小村庄的统称。类似于欧洲人以欧洲视角称西亚为中东,称东亚为远东是一个道理。我大我有理,有点霸道而不自知,或不屑于解释。

弱势的一方也就默认了。不过岭北的人仍会介绍自己是东峪、西峪等的。岭南的人会介绍自己是王庄、宋庄等的。当别人仍不太明白时,他们才会加一个岭南王庄的介绍。

一九西三年日本对这一带最疯狂的一次扫荡中,有支鬼子错进错出,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摸到了岭南的王庄一带,大家根本没任何准备,全赖一个放羊人带大家躲进一个深山洞躲了两天,一人未伤。

刘铭当年上学时,来自岭南的同学曾经无数次嘲讽古井村费劲巴拉挖地道,还不如他们不挖地道,老天眷顾,鬼子照样找不到人。

古井村的地道战是获得过晋察冀抗日政府表扬过的,是古井村人的骄傲。

刘铭现在还能想起来当时自己拍案而起,面红耳赤的反击,当发现他们不肯带人实地确认那个山洞时是如何的大喜过望,坚称他们就是吹牛不上税。

虽然回家后问父母,确认山洞应该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