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晋察冀小民兵 > 第4章 冯家赌坊之战之行动进行时

第4章 冯家赌坊之战之行动进行时

上一窜,手在早看好的一个小凸起处一借力再向上,脚下也略借力,三两下,翻上东厢房的房顶。要的是无声无迹。

趴在房上细听,院里、北屋、西屋都没有动静。一个鹞子翻身轻落地上。

先到仍躺在地上的狼狗那,对准脖子一切,不会死,但三五个小时也不会醒。

先矮身到正房的东屋窗下,听见里边两个人在此起彼伏的打着呼噜。戴好口罩,找到纸糊的窗户特地留下的防煤气中毒的风口,将迷香点燃,伸进风口里。不到十分钟,就听不到任何呼噜声了。

西肢着地,从院东头爬到西屋窗下,确定是两个人的呼噜声,照方抓药。确定呼噜声确实平稳了,熄灭迷香,用匕首插入木门缝隙,拨开门闩,快速闪进屋里,在里屋门外细听了半分钟,确认没异常,也适应了屋里的黑暗后,掀开门帘进入里屋,借助星光,看到两个被窝,一在炕梢,一在炕头。摸过去,分别在两人的百会穴用力一点。至少五六个小时内不会醒来。

仔细回顾一下,看到没留下痕迹,转身出门,借助匕首从里边锁上门。矮身向北屋行去。

相同的配方相同的操作:开门、击打百会穴。

看到炕下的煤炉坑用煤泥封的很严实,只有中间有隐隐的火光。

这种用煤取暖的方式,记忆中在一九八十年代的河北农村仍在使用。

在炕前边的的中间位置向地下挖坑,在地下用土坯或砖砌煤炉,有烟道与炕下的烟道相通。这烟道另一头与外屋的炉灶相通。这样在烟道通顺时,无论是外屋炉灶里的、还是煤炉里的烟从炕的一头到另一头,最后从砌在墙里的烟囱散到空气里,从而实现取暖。

在煤炉、炉灶与炕的主烟道的连接处都各有个可移动的砖块,拉开,则火、烟向炕里抽,取暖。合上,煤火向上,用来做饭和向屋里供暖。外屋炉灶冬天不会合上,只有在夏天会合上,烟则从另一个不走炕的烟囱出去。

冬天睡觉前,先是将火门拉开,将煤块填满炉膛,用活好的煤泥封住炉口。待煤稍干,扎个小眼,最后在上边盖个盖子。所以冬天的河北农村,屋里较冷,但炕上真的很暖。

白天火门关上,煤炉里的煤完全燃烧。夜里煤烟通过烟道通往屋外,所以虽然没有后世的铁皮烟囱向外抽烟,也真的很少有煤气中毒的事发生。

刘铭先是将火门合上。将煤炉盖子放在一边,将煤泥中的眼扎大点,让火明显变旺,再从水缸里用碗舀水,向炉口的煤泥上洒水,将炉口的煤泥慢慢阴湿,盖上盖子。起身再将水碗挡住风口。

湿煤燃烧产生烟和煤气。

煤气足够,中毒亡。煤气不够,大脑受损严重,生产痴呆儿两名。

清理了痕迹,从外边控制着门闩将门从里边闩上。

走下北屋台阶时,终于伸了个懒腰。

该到收获的季节了。

刘铭的目标从来就不是明面上的钱。

秘密是当年抓捕冯老大时发现的。当时只在屋里搜出不到100块大洋,多方搜索,枪、弹等都未发现。如果不是内线情报确定他是日本特务,大家都要怀疑这就是个经营不良生意的小老板了。

搜到第三天,就要放弃时,两个年轻人打打闹闹的去上厕所,一个年轻人不慎跌入猪圈里,咚的一声,才发现了端倪:盖板是空心的。

河北乡下养猪的猪圈多位于院子的东南或西南角。在最南边砌墙,围成一个厕所,与厕所相连是个较大面积的深坑,最北边是个上边盖了房顶的高台,高台一般都是用大石块砌就,以利于保洁。多会在上边铺些麦秆之类。在高台的靠院子一侧设置猪槽和小门。高台是猪吃食和休息的地方,下边的深坑是猪活动的地方,高台和深坑有台阶相连,供猪上下。人和猪的粪尿都堆积在深坑里,时不时的向里垫土,保持基本干燥,一般半年一起,就是最好的肥料。

冯家从未养过猪的猪圈里供猪睡觉的猪台,是用一块大石块和几块小石块铺就的。但实际那块大石块只是一块石板,掀开石板,下边埋着一个大箱子,箱子里有什么就有很多种说法了,反正肯定是好东西。

冯家猪圈在院子的西南角。距北屋正房近三十米的距离,距西屋仅三五米。刘铭不太相信护卫们知道这个秘密。

从猪槽外就看到那块大石板了,非常显眼,这也就是所谓的灯下黑了,真的是将心理学用到了极致。

用匕首撬开石板,下边是一个大约30×50×50CM的木箱。

打开箱子,里边的东西很规整,最上边的是两把手枪和两个铁盒,边上有三个圆球,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