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敏听了这话,忙说:“说起来,三姐夫祖上,是文臣,以文封候,很是了不起。本文搜:微趣小说 weiqubook.com 免费阅读听说文人家的规矩,比我们这些勋贵人家多,只怕姐姐嫁过去,一日三餐,都要在婆婆处立的规矩,晨昏定省,事也不少吧?”
贾妍这下是百分百肯定贾敏是重生的了。不过她也很好奇,看来前世贾敏和林如海的婚姻,别的不说,至少婆媳矛盾,是相当深沉啊——没准,这也是贾敏想换亲的原因?
这可真是,唉,果然不是当事人,永远不知其中事。亏她当年读书时,还一心一意认定,贾敏与林如海乃情投意合,否则,怎么会生下黛玉这么聪慧又真诚的小孩呢。贾敏病逝后,林如海也无意续弦,一定是对贾敏情深似海。
看来,当真是她想多了,年少太天真啊。
重生的贾敏不愿再嫁林如海,看来这就是围城效应——围城外的人只看见了男才女貌,身份合衬,围城里的人兴许性格不合,根本相处不来?
她不是真正的贾妍,原主不在了,不知道原主对于嫁给林如海,是否会满意。不过就她而言,目前一切都挺好的。贾妍笑着说:“老太太、太太都不是爱让小辈立规矩的人,西妹妹开玩笑的吧,老太太的娘家,还有太太的娘家,不都是文臣出身。太太,我记得外祖父是官至尚书,如今大舅舅也是做到了工部尚书,莫非,西妹妹觉得,外祖父与大舅舅,不是文臣?”
一句话,便将贾敏给问住了。
贾敏还未来得及反驳,贾妍又笑着说:“再说,婶婶也是文臣家庭出生,就是老太太娘家,不也是文臣之家。莫非,西妹妹觉得,文臣不如武将?还是说,西妹妹觉得,婶婶不会治家,还是老太太管府里不妥当?”
这话一出,不仅崔氏看贾敏的眼光都变了,连程老太太都皱起了眉,盯着贾敏看。
崔氏心里己经存下芥蒂,面上却笑着说:“敏丫头肯定不是这个意思,不然,岂不是瞧不起自己的外祖家。更别说老太太治家,荣国府的家风,当年可是得过太皇太后夸赞的。”她自己的娘家,祖上就是文臣,传承了百年,她父亲是原来顺天府的府尹,如今长兄则做了江南第一大书院淮扬书院的山长。
就文臣而言,她家比不得史夫人的父兄得势,可也是清流中数得着的顶盛之家。当初太祖开国,可是亲自请了她曾祖父出仕的,她曾祖父不愿意背弃故国,并未出仕,只松口同意弟子出山。
崔氏话说的客气,心里对贾敏却极度不喜。原本只是堂兄弟家的女儿,隔了代又隔了房,贾敏什么性情,她也不在意。身为国公府的嫡出的姑娘,又是独一个,骄纵一点,平时使些小脾气,也无伤大雅,可现在一看,原来蠢和坏都暗藏在心里,那还真是惹人厌。
贾敏自然没有这个意思,她光想着怎么打击贾妍,前头在樱桃的事情上落了下风,发现事情根本不同于她前世嫁入林家的情况,一时着急,说话便没有细细思考,哪知贾妍居然借此发挥,把她逼入这么一个得罪人的境地。
贾敏对于崔氏这个堂婶的性情多少有些了解,听了这话,就知道她多半心里己经计较了,只好勉强挤出一抹笑:“自然不是。老太太和太太慈爱,自然不是喜欢让小辈立规矩的人。不过我也听说,京中有些文臣家里,喜欢折腾儿媳妇,让晚辈晨昏定省,平日里也要媳妇捧饭安箸,不过是担心三姐姐,不知道三姐姐在林家,是不是也需要这样立规矩罢了。”
贾妍笑着拿袖子半遮了面,却又让大家都通过她的眼神,知道她在笑,过了一会儿,才拿开袖子,表示自己平静下来,说:“西妹妹也想太多了。我们家里,平时老太太、太太何曾让两个嫂子这样立规矩,不过是有客来,才装一装样子。林家人又少,主子统共才三个,我嫁过去,母亲原说让我和如海在自己院子里吃饭,我嫌人太少,劝了太太,这才一处吃饭。明儿如海便要当值去,午饭便只有我和太太两个人,家里丫头这么多,母亲才不要我服侍呢。她说,家里这么多丫头,捧饭安箸,不用她们,那给她们发月钱,图了什么。”
贾敏失声:“怎么可能?”
贾妍笑容狡黠:“有什么不可能。两个人一起吃饭,还香一点。要是一个人吃,多孤单啊。西妹妹为什么会那么想呢?”
“莫非,西妹妹对林家很了解?”
“或者,西妹妹希望我在林家过的不好?”
此话一出,众人看向贾敏的目光,都变了。
除了史夫人和程老太太,在座的众人并不知道这桩婚事里的内情,但都知道一点,如今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