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带着车队在西美浓地区的大垣城歇息一夜之后,就继续上路,他们要赶在冬季第一场雪下来之前,到达目的地。本文搜:读阅读 duyuedu.com 免费阅读
至于美浓三人众现在怎么想,跟李维也没多大关系了。
织田家作为一个体系的运作模式,是自有其内部职责分工在的,而且说到底投降这事儿本来就不是区区一封书信就能完活儿的。
也只有等美浓三人众向织田家传达投降意愿后,后续的织田家其它家臣才会在寒冬过后出使西美浓地区继续跟进工作,接手和她们三个家族洽谈和平投降事宜。
到时候最起码也会有个仪式,比如一次会面寒暄的接待过场,而这些都需要来年初春才能真正的进行。
战国时代也没什么成规模的棉花种植,棉衣并不是常见的过冬必备品,木柴燃烧的炭火才是。
岛国又是多山的崎岖地势为主,若是赶上一场大雪封山,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有极大可能白白冻死在荒山野岭。
在寒冬将至的情况下,人类的活动范围己经不得不缩小到极致。
宅在家里自娱自乐,才是如今战国过冬的主旋律。
“光秀,你看看还有多远?”
现在的气温己经是越来越低了,李维掀开的门帘导致一簇簇寒风从缝隙中涌入车内,寒风侵袭刺激的明智光秀不由得抱紧了怀里的暖手炉。
暖手炉,也称为怀炉,是一种轻巧且亮丽的取暖设备,非常适合在寒冷的环境中使用。
这东西是从隔壁大明传过来的一种贵族之间非常盛行的过冬必备之物。
其实就是一个可以双手或单手捧握的‘暖宝宝’容器,容器的镂空外壳承担换气的功能,内胆里面放有正在缓慢燃烧的木炭,以此来供人贴身取暖。
材质多为铜制,也有银、铁、瓷制,不光可以捧在手上,小型的也可笼进袖内,所以又名“袖炉”。
里面究竟要使用何种炭火,也是贵族之间的炫富伎俩。
如果贵族的家境足够豪奢,甚至可以用檀香木烧制的香炭在内点燃,取暖之余更是充当安心养神的香炉使用。
它风靡贵族群体的原因还不止于此,个别极其精巧的球形手炉,不管外面的球形外壳在贵族的手中如何辗转腾挪,里面内胆盛放的木炭的却能宛如安装了平衡陀螺仪一般,在外壳转动时始终维持内在平衡,炭火不撒不掉。
大明的能工巧匠为了满足士大夫们的享受,可谓是挖空心思,穷尽所能。
而这样的稀罕物,往往是需要用一个巧匠的九族作为押注物,才有可能诞生一只如此精妙的绝佳孤品。
反正李维是只从姬武士们的口中听说过,还没真的见到过。
车队中姬武士们使用的暖宝宝也都只是些普通的量产货。
“我们前日己经通过了不破关进入了浅井家的近江国。”
不破关就是连接美浓国和近江国的重要交通和军事要点。
是曾经的皇室和幕府为了保卫首都而设置的关卡之一。
不破关也标志着“关东”地区的起点和划分线。
从这里进入近江国,然后沿着琵琶湖东岸南下,最终通过山科或大津地区就能正式进入京畿范围了。
明智光秀现在一点儿也不想出去受冻,仅仅凭着脑海中的印象,就估算出了接下来路程需要的时日。
“按日子来算,我们己经快进入山科地界了...算下来的话,再有两日也就差不多能到京都范围内。”
“好的,了解了。”
李维应了一声,放下门帘跳下马车,继续伴随车队行走在萧瑟的寒风当中。
要说官道两旁的景色有何差异的话,那就是越靠近京都地区,道路两旁冻死饿死的难民也就越多。
三好家、细川家和幕府的三方对立,极大影响了当地本就萧条的民生。
乱世的境况就是如此,寒冬之下,尤为残酷冰冷。
不过李维也早就在苇名见惯了这种惨相,老实说,他早就放下了悲天悯人的现代情怀,只有足够坚强的人,才能在苇名和内府的战争炼狱中存活下来。
“小次狼,你们还熬得住吗?实在不行就上车暖暖身子,我给你们顶会儿班。”
李维的强健体质自然是对于这种寒风无所畏惧。
苇名城那种海拔的山城,本就是常年寒风阵阵的,要说苇名最暖和的日子,恐怕就是内府在城内大肆放火的那一天了。
车队外围的姬武士们一个个在马上蜷缩着身子,尽量贴着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