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章:横街永巷、千秋老墙
苏羞姑娘听到院子里宋江惊慌跌倒的声音,她就知道人头收着了!
梁山队伍里高人不少,苏羞怕被人追出来寡不敌众,于是连忙闪身撤退、
这时院子里乱作一团……谁还顾得上出来追人?
当宋江被人七手八脚地扶起来,他已经吓得满脸煞白肝胆俱裂,不知如何是好!
这一来算是鸡飞蛋打了,一切都得重新打算!
好不容易靠上一个蔡太师,如今就剩一个人头……这肯定是指望不上了啊!
……
当燕然来到横街,就见对面的楼阁上,宋徽宗正在远远地向外眺望。a%精a¥武+小<说t;{网1? ?免?费!ˉ阅|{;读#
这位大宋天子额头上闪动着汗珠,衣衫随风飘荡,就像是屋檐间挂了个吊死鬼……
这条横街说是街,两边却绝对没有人家,横街其实是隔开外朝与内宫之间的通道。
以这条从东到西的横街为界,南面是前朝的大庆殿、文德殿,北面是内宫的福宁殿、坤宁殿。
两边都是坚实的宫墙,中间是干干净净青石铺成的六丈宽一条夹道,既可以隔绝内外朝便于御林军巡视,也能作为防火之用。2?完#本;神&|站?^ a?)追3§?最>|新3&?章#节¨
从古至今的历史上这条通道都很有名,唐朝永道,宋代横街,清朝叫乾清宫夹道。
所以说从此君王不早朝,指的就是唐明皇埋首在杨贵妃的丘壑里,死也不过这条街到前面上班的意思。
所以说溥仪退位之后,人生轨迹就只能在这条街的北面打转,前面象征着皇权的三大殿,从此就再与他无关了。
燕然把手下留在横街南面的前朝大门以内,自己穿过横街,向着内宫方向走去。
皇帝和旁边弯腰站着的太尉高俅,都在注视着那个年轻挺拔的身影。
没有暮气沉沉的老气,没有循规蹈矩的小心,没有抱残守缺的迟疑,哪怕是天塌了都压不垮他的双肩……好一个英俊果敢的青年!
……
就在这一刻,皇宫大内东面的晨晖门前。
太子赵桓焦急地看着皇宫东门,头发间的汗水不住的向着脖颈里流淌……
出大事儿了!而且这天大的黑锅,全都得自己背!
自己当初主张招安三大寇对付江南方腊,以为用贼剿贼是再好不过的主意。
朝廷花点粮饷而已,不用军卒上阵拼命,又不用选派将军,一场仗打好了四大寇同归于尽,解决了大宋的心腹大患岂不美哉?
可如今却是呜呼哀哉……那三大寇竟然被招安进了汴京之后,被那方腊撺掇着一起造了反!
这要是打破了皇宫,惊动了圣驾,甚至父皇的安危稍有差池……他这个始作俑者可是百死莫辩!
因此他一听到宣德门那边的消息就是心急火燎,赶紧向那位足智多谋的李良嗣问计。~1~8,5.t`x,t-.!c¢o¨m^
那李良嗣也干脆得很,说事到如今只有谁惹的祸谁自己担着,太子必须亲自带兵平乱,才能戴罪立功!
如果平乱过程顺利,将这四大寇……最主要的是方腊一起消灭在汴京城里,说不定不但无过,反而有功!
由此太子的名声大涨,说他临危不乱,颇有大将风范,在军事上颇有建树,还能在青史上留下佳话也未可知!
因此太子急病乱投医,觉得这主意不错,立刻就下令调兵遣将。
他身为太子,平时忠于他的禁军将领也有一些,要说这个李良嗣确实是个人才,之后的事也飞快地顺利起来……
云骑军御风营收到命令之后立刻赶到,一千二百人的队伍虽然不多,但对付那些反贼应该足够了。
之后太子顺利地带兵来到晨晖门……李良嗣说现在带兵去宣德门,和贼人拼杀殊为不智……最重要的应该是保证天子的安全!
因此他们应该立刻带兵,绕开正在打仗的宣德门,从侧门进入皇宫。
先把皇上保护起来,然后再分兵去宣德门支援防守,等到援兵纷纷赶来以后包围反击,那才是万全之策。
太子一想到自己将要见到父皇,不知将要面临怎样的责难,心里真是万分难受!
那马植正在宫门前交涉……看守晨晖门的禁军守将,应该是听到太子亲自率兵前来,也毫不犹豫的配合了行动。
面前的晨晖门轰然打开,前方就是那条横街!
领兵冲进横街之际,太子索性把心一横……是福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