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娘语气酸溜溜,“嗐,还不是为了他们家雷大,这孩子到年龄了,张罗着要说亲呢,这不相看了人家,打算卖了猪换钱上门提亲了!”
说完冲着郑老爹努努嘴,示意他帮着说话,郑老爹不敢违抗婆娘意思,咳了两声,“啊,这到了年纪是该说亲了。”说完用大掌摸了两把脑门自个没忍住乐了。
郑则心里无奈,潘媒婆刚走这俩人也不嫌累。
“午后我和爹去一趟镇上卖笋,等回来了再拐去上河村看看。”
这两天挖出来的笋还能卖个新鲜,再拖就没好价钱了,家里的猪还有个把月才长成,这几天光和爹往山上跑,明天也该出摊挣钱了。
郑大娘知道他打马虎眼:“我是让你找媳妇,不要只想着收猪,这臭小子,雷大还比你小几岁呢!”
可人家不接话,郑则仿佛没听到一般,洗了手就进厨房吃面了。
唉,郑大娘心里挺着急的,但拿他没办法,先吃饭要紧吧,两口子也进厨房了。
郑则父子俩拉了带皮的鲜笋去镇上,先去了自家的肉摊位置,放了一半的笋子给郑老爹在这边卖,也顺便给熟客说声明天他们家开摊。郑则自己去了拥挤的集市,和小摊贩们一起叫卖。
“春笋!新鲜的春笋!”
郑则个头高,四肢修长臂膀壮硕,外形看起来很是高大唬人,不比其他摊贩容易亲近,喊了一会儿也没人来问。
不过架不住笋子新鲜。
“小哥,笋子怎么卖?”一位妇人问道。
“带皮称的三文钱一斤,去壳的四文钱。”
问价的妇人蹲下来扒拉了两下,“带皮的还三文钱啊,这么贵。”
“都是昨天刚从山下挖出来的,很新鲜,”郑则当场用刀剥开一颗笋衣,露出来的笋肉很是鲜嫩,“炒腊肉或者油焖都很鲜甜爽口,买带壳的我也给您剥好。”
其实一般人都会选择带壳的,但是有了去壳的价格对比,接受起来更容易一些,郑则想着实在卖不动再降价就是了。
“成吧,我要这根,带壳称重。”
妇人扒拉了好一会儿,选了一根个头比较大的,她惯会打算,顶尖嫩的一会儿回家煮去苦味就能炒,底下老一些的可以晒成笋干,隔段时间加在菜里闷煮,能让家里吃上好些日子。
围观的人见郑则不似他外形看起来这么凶,反而挺好说话,都纷纷蹲下挑选,春笋个头粗长,有的人问能不能要一半,郑则也点头了,半根也卖。
人多起来后就好卖了。
周舟躲过牙婆和赖家兄弟后,不敢在城西停留,一口气跑到了城东,故意把身上的外衣脱了丢掉,又给自己脸上抹了灰,才放心躲在人多走动的角落里。
有个穿着得体的老太太人见他瘦瘦小小一只,以为是行乞的,觉着可怜,给了个素包子,周舟道谢后三两口吃掉,这才有力气撑到现在。
见那个卖笋的“凶”汉子往街市这边来,他吓了一跳,看身形以为是赖大找过来了,听到汉子开口后才冷静下来,再仔细看,汉子是比赖大要健壮的。
周舟就缩在角落里看人卖笋。
郑则把最后一根笋卖完后,把笋壳都堆积一起,这时有个干瘪的老人过来搭话,“小伙子,你这笋壳还要不要?”
老人衣服上打着补丁,脸也缩憋在一起。
“不要了。”笋壳他留着没用,打算拉到城郊外丢弃。
“那能不能给我啊。”
见郑则没马上答话,老人又说,“一文钱买你看行吗?”
“不要钱,但你得找个东西来装,我这儿有牛没办法走开。”
“欸,谢谢,谢谢,你等我一会儿成不,不劳烦你送。”
郑则点点头,表示会在原地等。
老人颤着脚步走了。
过了一会来了跑来两个孩子,穿的也是带补丁的衣服,手上都拉了竹筐,神情羞怯。
郑则没多说什么,帮着他们把笋壳都装好,还把剩下的两根个头比较小的笋给了他们。
老人赶过来见状连忙提醒道:“大毛二毛,给人家说声谢谢!”
孩子乖乖照做,喊了谢谢,老人又再谢过后才离开。
在乡下,柴火没了上山捡,或去没主的山头砍都行,就是费点力气运回家。住在城里得花钱买,去城郊捡也远得很,笋壳虽然轻巧,晒干了引火也是可以的,总比没有的好,城里也不是人人都富裕。
周舟看着汉子解开牛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