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红楼帝业 > 第73章 押题考乡试(下)

第73章 押题考乡试(下)

第73章 押题考乡试(下)

屈泰给姜念的考题,都是凭他的四点押题依据,由他亲自所出,也由他亲自作出了答案节略。搜索本文首发: 看书娃 kanshuwa.com

比如,屈泰押了一道“四书文”考题,题为:“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此题出自《论语·卫灵公》。

意思是:君子以道义作为根本,依礼规范行为,用谦逊的言语表达,用诚信的态度完成事情。

屈泰的答案节略,结合了泰顺帝整顿吏治的“实心任事”思想。

“实心任事”是指做事情用心尽职,脚踏实地,不浮躁,不敷衍。

再比如,屈泰押了一道“五经文”考题,题为:“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此题出自《尚书·大禹谟》。

意思是:君王的德行应当体现在良好的治理上,而治理的核心在于养育和保障民众的生活。

屈泰的答案节略,以泰顺帝“养民为本”的上谕展开。

又比如,屈泰押了一道“策问”考题,题为:“前明张居正考成法利弊参半,今欲整饬吏治当如何损益?”

整饬吏治,乃是泰顺帝的治国重点,景宁帝也大力支持。

屈泰认为,下月恩科顺天府乡试,有不小的几率会考到这道策问或类似策问。因此,他严格遵循“八股”结构(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亲自详细地解答了这道策问考题。

还比如,屈泰押了一道“试帖诗”考题,题为:“赋得九功惟叙(得‘同’字五言八韵)。”

此题出自《尚书·大禹谟》。

“九功”指六府(水、火、金、木、土、谷)三事(正德、利用、厚生),契合泰顺帝登基后“崇实务本”的治国理念。

屈泰作出了一首范诗:

“帝德昭如日,九功叙治同。

皋谟陈典要,禹甸启鸿濛。

水火金穰备,土禾岁序丰。

正民先正己,利用即资忠。

厚俗蚕桑劝,澄官黼黻崇。

夔韶谐律吕,箕范协昭融。

共仰皇猷焕,咸歌郅治隆。

小臣惭献颂,珥笔沐恩洪。”

此诗的第一句“帝德昭如日”,便在颂圣。

“九功叙治同”点明诗题,暗含“君臣同心治国”之意。

三四联分述六府三事,对应泰顺帝重农桑、肃吏治的政策。后面则是升华颂圣。

最后以自谦作结。

全诗押“同”韵,严格遵循限韵要求。

“澄官黼黻崇”又关联泰顺元年清查亏空、整顿吏治的举措。

此时,姜念心中一喜,站起身来,作揖拜谢屈泰,由衷感激:“老先生厚爱,晚辈感激不尽。定会用心研读这些考题与答案节略,争取不辜负您老的殷切期望。”

他心知肚明,这些押题与答案节略,必是耗费了屈泰不少时间精力。一位年过七十之人,又是内阁学士,竟愿如此费心费力帮他。他仿佛看到了屈泰伏案疾书的身影,感受到了这位老者的良苦用心。

屈泰此举,背后自有深意。

若姜念能在下月顺天府乡试中榜,忠怡亲王便会欠屈家一个人情,这对屈家而言,无疑是一笔宝贵的政治资本。

另外,屈继善对姜念极力推崇,多次在屈泰面前称赞姜念,称其为“天纵奇材”,加上姜念与忠怡亲王极亲厚,屈继善认为姜念将来或能成大器。屈泰深谋远虑,便想借此机会与姜念结下善缘。

屈泰的枯掌轻轻抚过案上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对屈继善道:“再过十日,念哥儿就要考顺天府乡试了。这十日,你也出一些乡试考题并给出答案节略,供他参考。”

屈继善笑道:“此事即便父亲不指示,我也会做的。”

姜念又向屈继善作揖拜谢:“先生厚爱,姜念也铭记于心。”

姜念看向屈泰,态度恭敬,然问话谨慎:“老先生的这些考题及答案节略,是否会赠予赴考下月顺天府乡试的其他考生?老先生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所出考题多半会有考到的,保不定下月顺天府乡试会考到老先生详细解答的‘策问’考题,抑或试帖诗考题乃《赋得九功惟叙(得‘同’字五言八韵)》。若届时晚辈与他人作出一样的答卷,岂不就有舞弊嫌疑了?如此怕会连累老先生及先生,晚辈就实在抱愧了。”

屈泰微微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