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枷,属少数能绕过盾牌的兵器。+m_i!j+i~a_s~h,e`._c+o!m/
此物上手容易,练精却难。混战当中,一不小心就会打伤自己或战友。
朱珍所部在战前,做过相关的针对性训练。
所选骑士,皆在家中做农活时惯于用连枷打麦,有十年以上使用基础。
再经过朱温亲自把关督导,马上运用此物也变得得心应手。
他们马尾曳草,鼓噪扬尘,高声喧嚣,做出数量茫茫无际的架势。
后阵蛮人盾兵纷纷失色。
岭南西道的蛮兵一般只穿轻甲,甚至不着甲,并不仅是因为炎热。
人的体力有限,重甲与坚盾之间,往往只能选择其一,不然很难确保作战灵活。
足够熟练的盾兵,凭大盾就能抵挡战场上绝大部分的攻击。偏偏链枷是专门用来克制盾兵的武器。
头上只裹以头巾,或者戴着轻软皮盔的蛮僚盾兵,被连枷劈头盖顶打下来,又缺乏应对此物的经验,不由茫然失措,不知道如何应对。
眼见着阵列要散乱,官军阵中很快有人厉声道:“敌人兵力不多,虚张声势而已,支起长矛,顶住!”
后边督战弩兵放箭,顷刻将几个向后溃退,将要冲击到己方阵中辎重的蛮人射了个透心凉。
众蛮人神情微定,这才注意到朱珍所部人数确实有限,怕只有三百人不到。
草军以机动作战著称,不甚缺马,但缺乏能充作战马的高头大马。因此骑兵数量实在不多。/0.0~暁+说`网¢ ?首^发\
蛮人又振起士气,高声叫骂:“这点人马,也敢来捋僚家爷爷的虎须!兄弟们,攥稳长枪,将他们戳个死啦死啦地!”
他们用蛮言说话,听在朱珍等骑士耳朵里,就是一堆叽里呱啦不知何意的鸟语,但可以给他们自己壮胆。
眼见蛮人反应过来,枪林森森,水泼不进,朱珍等人又换了打法。
朱珍一挥令旗,口中发号施令,麾下骑士便星散开来,变成一个个灵活的小队,左者右,右者左,已而右者复左,左者复右,更进迭退,对蛮人阵线发起密匝匝的攻击。
骑兵的优势之一,就在于通过快速机动,可以用很少兵力,对大量敌军施加压力。
用后世的一句话说——“百骑环绕,可裹万众,千骑分张,可盈百里”。
朱珍将二百余骑军分散开来,以小队循环往复,觅敌薄弱之处进攻,就好似一群凶狠的黄蜂,疯狂叮咬一个庞大的巨人。
他们的战法极为灵活,以链枷为主武器,却不全倚仗于此,有骑射手不时抽冷子冷箭射面,有枪骑士以骑枪与蛮兵手里的长矛对捅。
还有人直接在马上扔出标枪,借着马力,比步战投枪更加威猛。
蛮人为了格挡梭枪,需得改变姿势,这时候链枷骑兵利用敌阵的动摇,一拥而上,突入阵中冲杀一番,又在战马失去冲劲前快速撤离。
有蛮人愤怒而脱离队伍,手持长矛以小队发起反冲锋,顿时被嗜血的骑士发起高效反击吞噬。
面对蛮人的标枪投掷,朱珍部骑兵也会飞速散开,令如乱鹄飞腾的标枪雨纷纷落空。·小′税?C^www. S! -更^辛^嶵!全.
这种逐利而进,不利而走的骑兵战术相当接近胡人,正规汉军骑兵并不易熟练掌握。
风帅李国昌之所以是大唐第一骑将,正因他既能发动势若万钧的铁骑集群冲锋,又擅长胡人风格的机动游斗。
江湖草莽之人,却相比一板一眼的官军汉骑,更容易掌握这种灵活机敏的骑战之术。
但这种任务,只能交给慎重又不乏勇决的朱珍。
若换了霍存或田珺带队,容易杀得兴起,忘了及时撤退,以至陷于敌阵当中。
高彦布置在后阵的蛮兵素养颇高,朱珍所部兵力有限,没法迅速摧毁他们的阵线,却能靠着这种放血战术,令他们被动挨打,憋屈无比。
不过,指挥这支蛮兵的将领相当老练,他一面竭力鼓舞士气,一面派人向中军的杨复光,和官军左翼正与草军骑兵激战的高彦汇报情况。
然而,此时杨复光全然顾不上这头。
孟楷并未参与到左翼或者右翼的骑兵战当中,而是率领百余精骑,挥斧直进,趁着前阵混战,由步兵阵列的空隙中直捣敌方中军。
激战之中,阵势也必须保持一定秩序,隔一段时间就要重整,不能变成打烂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