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是个很健谈的人,一旦展开话题,真可谓滔滔不绝。
不过,从他的故事中,我的确发现了一些端倪。
只不过,现阶段的我,尚不知道这些端倪与这一次的遭遇,有何牵连。
……
“后生,看你年纪也不是很大,应当知道,咱们这所谓的末班车为何会存在吧?”司机压低了声音,略有些沉重的问道。
对于这个问题,我自然是知道的。
只不过眼下的场合不允许我看的透彻,故而只能佯装略懂皮毛。
“知道不敢说,不过从一些渠道,倒是知晓一些内幕。”
闻言,师傅沉默了。
半晌之后才接话道:“是啊,有些事情,的确是被上面给故意抹掉的,所以你们能够知道的东西,很片面。”
“但越是如此,就越是有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被无限放大,就好像咱们公交线路的末班车一样。”
“其他路线的末班车我就不跟你说了,但咱们62路的末班车,的确诡异的紧。”
“你知道为什么咱们末班车的始发时间,没有明确写在路牌上吗?”
司机师傅的这个问题,我的确不知,因为以往我也不曾坐过62路的末班车。
只是隐隐感觉,这其中的故事不简单。
“哎……”
见我沉默,司机师傅兀自轻叹口气,好一会儿才接着说道:“说起62路末班车的由来,就不得不说一下磴口村了。”
听到‘磴口村’三个字,我的心没由来的慢了一拍。
身为青城本地人,我自是知道磴口村这个地方。
这个村子,与沃土壕村类似,都是青城本地的城中村。
只不过,沃土壕村因为抓到过逃犯而被人所熟知。
可磴口村被人知晓的原因,却是因为村子里的一座孤儿院。
爷爷曾与我说过,磴口村这个地方四面背阴,实打实是一处阴地。
虽然生活在磴口村的人,并未出现任何异样。
可但凡外人进入其中,都会感觉到一丝不适。
这也就导致磴口村这么多年以来,一直都是本地人居住为主,极少有外地人能够融入其中。
也就是最近几年,棚户区改造政策,让生活在磴口村的人大肆外迁,使得尚还生活在村里的人骤减。
现阶段,也就是一些孤寡老人还留在其中生活。
如此一来,磴口村直接成为了‘鬼村!’
当然,说其是鬼村其实是有些夸张的。
之所以落下这么个名儿,无非是人口骤减的缘故。
见我眉头深锁,司机师傅接话道:“看来,你也知道磴口村的事情。”
“其实,咱们62路末班车,十年前才正式开始运营。”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十年前的一个雨夜,驾驶末班车的老张师傅,在最后一班车辆运行时,突发状况。”
“车辆本来行驶正常,却无故抛锚,当时车上没有几个乘客,张师傅第一时间跟公司去的联系后,便跟车上的几名乘客说明了情况。”
“不愿意干等的乘客,当即下车离去,只剩下三名乘客并不在意。”
“张师傅见状,也就兀自下车去检查去了,不曾想,就在张师傅检查车辆的时候,一位孤儿院的老师,戴着9名孩子上了车。”
“说来也怪,老师和孩子们上了车后,车辆故障突然好了,张师傅一时间也摸不着头脑,只能给公司回电,表示车辆暂时没啥问题了。”
“挂断电话后,张师傅果断上车,发车前,他曾留意过最后上车的老师跟九个孩子。”
“那九个孩子,约莫七八岁的年纪,虽然觉得奇怪,但张师傅当时也没有多想,直接就发车了。”
“起初,一切正常,车上剩余的三位乘客也先后下了车,可直到车辆驶入303厂,也就是磴口村的前一站时,诡事发生了。”
“先是车上的温度突然降低,而且低的非常离谱,要知道当时正值盛夏,可车上的温度却低到张师傅呼出的哈气都凝结成了白雾。”
“张师傅登时就慌了,下意识的透过后视镜观察车上的老师跟孩子。”
“可一番观察下来,却发现老师跟九个孩子,没有丝毫异样,明明车上温度已经这么低了,可他们却好像没事儿人一样。”
“这怎么可能呢?他这个大人都有点承受不住这种低温,可那些个孩子却依旧活泼。”
“这让张师傅本就害怕的心更加阴冷,他有种弃车而逃的冲动,可身为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