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物生平
(一)祖上光耀
吕坤的先祖吕黑斯在洪武二年于横山助朱元璋退敌,立下战功。本文搜:狐恋文学 xhulian.com 免费阅读朱元璋对其奖赏并邀其出仕,吕黑斯以年老推辞,让儿子吕成跟随朱元璋征战,吕成后来成为朱元璋大将常遇春的副将。朱元璋诏其回乡安居,却在手诏中误将 “吕” 姓写为 “李”,自此吕黑斯后人改姓李,直至吕坤时,才上奏将 “李” 姓改回 “吕” 姓。
(二)家学渊源
1536 年,吕坤出生于教育世家。他的父亲吕得胜为匠籍,家境优渥,是当地有名的童蒙教育者,着有在当时流传很广的童谣读物《小儿语》和《女小儿语》。吕得胜对儿子吕坤的教育十分上心,注重言传身教,以四书五经启发他,并侧重从维系族人生计和童蒙教育等角度提点他。这种教育方式为吕坤后来为官时注重妇孺教育、忧世忧民奠定了基础。十五岁时,吕坤已通五经。
(三)仕途坎坷
中举入仕:嘉靖四十年,吕坤中河南乡试第三。万历二年,他中三甲第 50 名,赐同进士出身,出任山西省襄垣知县,由此步入仕途。初入仕途的吕坤就展现出务实为民的作风,他设法修筑了久已溃堤成灾的清浊二漳河,又设 “学田” 请人向百姓讲说经术。
辗转任职:
明万历四年至万历五年,吕坤任大同知县。在任上,他除暴安良、秉公执法,因政绩卓着升任吏部主事。然而,由于同僚的妒忌和排挤,他调离京师。
于明万历六年到明万历十六年,吕坤任山东省右参政。但他凭借突出的政绩,又重新升任吏部文选司主事。
明万历十七年到明万历二十年,吕坤先后出任山西按察使、巡抚、陕西省右布政使、山西巡抚。在出任山西按察使期间,他在家乡宁陵县联合数位地方士绅创设 “同善仓” 向贫民施米。
明万历二十一年到明万历二十二年,吕坤任都察院左、右佥都御史。
明万历二十三年到明万历二十五年,吕坤任刑部左、右侍郎。
直言遭劾:明万历二十五年,天下动荡灾祸频仍之际,吕坤上《忧危疏》劝明神宗励精图治。在疏中,他言辞犀利地指出当时的社会问题,如 “今天下之苍生贫困可知矣。自万历十以来,无岁不灾,催科如故。臣久为外吏,见陛下赤子冻骨无兼衣,饥肠不再食,垣舍弗蔽,占藁未完;流移日众,弃地猥多;留者输去者之粮,生者承死者之役。君门万里,孰能仰诉?今国家之财用耗竭可知矣。数年以来,寿宫之费几百万,织造之费几百万,宁夏之变几百万,黄河之溃几百万,今大工、采木费,又各几百万矣。”“君欲富则天下贫,天下贫而君岂独富?今民生憔悴极矣,乃采办日增,诛求益广,敛万姓之怨于一言,结九重之仇于四海,臣窃痛之。” 但他的直言进谏触怒了朝廷,奏疏石沉大海,并招致戴士衡等居心叵测者的弹劾。吕坤无奈之下称病退休,归家治书讲学。
(四)因病逝世
1618 年,吕坤病逝于家中。在逝世前,他将未刊行的手稿焚烧,葬于宁陵县。天启元年,吕坤被朝廷追封为刑部尚书。
二、人物关系
吕坤的父亲是吕得胜,着有《小儿语》《女小儿语》。吕得胜对儿子吕坤的教育十分上心,注重言传身教,为吕坤后来的为官理念和学术成就奠定了基础。
吕坤的儿子吕知思为户部郎中。吕知思在明朝的官职生涯中,曾担任户部郎中一职,还曾任职于光禄署,担任光禄署丞。他迎娶了商丘杨楫的女儿杨宜室为妻。杨楫在明朝万历年间考中进士,历任山东金乡知县、御史,最终官至陕西按察使佥事。
吕坤的孙子吕慎多字减之,号莲舟。吕慎多官至刑部主事,员外郎,性淳躬孝,以德行着称,乡人制 “万人屏” 颂之。
三、人物作品
吕坤的作品以语录体笔记和政论散文为主,还有音韵学专着《交泰韵》、儿歌集《小儿语》、女教专着《闺范》等十余种。
《交泰韵》:《交泰韵》是明代学者吕坤创作的一部关于汉语拼音的研究着作。这部作品提出了作者对汉字拼音方法的新见解。书中指出,“同” 字原本使用 “徒红切” 的发音,而 “通” 字则采用 “他红切”,但吕坤认为这两个字的发音应分别对应不同的切法,因此将 “通” 字改为 “他翁切”。此外,他还提出上声和去声的发音应该以各自的本声作为基础,比如 “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