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窗里面出来了。
唯一出来的是,一个刚出世的婴儿,男孩,姚丽君生的。姚家不管、石家不认,最后这个孩子被陈桂萍接了过去抚养。
包括石荣华前头的六个女儿,全部都成了陈家、陈桂萍的孩子。
陈桂萍也不是傻的,她都揽过来自然有考量的。男孩子不用说,陈家是稀罕的,何况还是刚出生就抱过来的小娃娃,和自己生的没区别。女孩子也不错,毕竟宋荣华第一任妻子生的四个女儿都已经半大不小了,最大的都能要聘礼直接嫁人了,最小的也能做家务带孩子一把抓。
陈桂萍是后娘,但是家里条件还凑合,石荣华毕竟在这边住了三四年,她多少存了些家当。陈桂萍心也不坏,虽说对前头的几个孩子不好,但是也说不上多差,给何白露四个女儿找的对象都过得去,最起码也尽量遵循了几个女孩的意见,不过聘礼要得高些,陪嫁给得少点。
农村里大多女孩都是这样的待遇,哪怕是亲生的,所以陈桂萍并没有被人诟病。
石爱国在六生产队小学呆了好些年,也没有别的去处,就继续呆了下来。那个男孩子,虽然可能是石荣华的奸生子,但是更可能是他的儿子,石家和他的名声乌烟瘴气的,也不说什么再娶门媳妇的话了,名声扫地的人,没有女的愿意和其搭上关系。他挣得不多的钱就贴补给(前)大嫂和身份不明的儿子身上去了。
原本尤为浑浑噩噩就这么过一生,没想到石荣华入狱后,他倒是转运了,学校给他申请了转正,顺利通过了。
然后小学的校长实在年迈要退休,六生产队小学教学质量差,村里穷,上头人也不愿意过来,石爱国学历最高,就成了代理校长。
石荣华虽然名声臭大街了,但是能力很不错,六生产队原本那么穷,但是给他管理了三四年,经济上了几个排名,大家嘴上骂的凶,但是不可否认日子好过了不少。
石荣华坐牢后,被压制的不能动弹的副手上位,总算出头成了六生产队的村长,能力不行、私心尤其重,一年时间就败光了石荣华打下的基础,六生产队好不容易吃上肉的日子又一去不复还了。
所以等到下一届选举时,毫无悬念落选了,得票数排第二的顾向军,票数却不高,而最高的石爱国意外的得了全队百分之七十多的票。
对于这种结果,村民都保持沉默了,石爱国就又兼任了大队长的岗位。
七生产队的石家这会想起凭这条件可以给他找个对象,虽然年纪大了点,可也没到三十不是?名声是差了点,可真说起来还是头婚呢!何况他长得又不差。
大不了到远一点的消息闭塞的山里找,说不定还能找个穷人家的黄花大闺女,正张罗着,石爱国却同陈桂萍不声不响合伙过起了日子,反正他在陈家也住了好些年,现在不过换了个房间,孤男寡女两个人合了张床铺。
对于这种情况,六生产队的人私下是默默赞同的,虽然两人没有领证,没有摆酒,但是所有人都认定石爱国是入赘到陈家了,是六队的人了,哪怕陈桂萍三十几岁高龄生了个女儿是姓石。
村里人私下里免不了还是说三道四,公开场合却是承认甚至维护石爱国身份的。
千禧年,张萍萍十五岁了,是梁集中学一名高一新生。
她有两个亲生的哥哥和五个表哥,长相甜美、家境殷实,成绩优异,按理说是一名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女孩,可惜她有个重男轻女的妈妈。
在张萍萍的印象中,妈妈沈喜桃只在对待她时,特别严厉、苛刻,对两个哥哥却和她爸一样是慈祥明理的。
所以不是重男轻女是什么?
这一度让张萍萍很委屈难过,也让她对自己要求更高,总想着如果她表现得更好一些,甚至比哥哥们还优秀,妈妈是不是会喜欢她,对她也多笑一笑,能花点时间陪陪她就最好了。
梁集中学这一届新生有三个特别出名的孩子,还被分到一个班。分别是陈常思,张萍萍,汪权,入学排名为:陈常思全校第一名,张萍萍全校第二名,汪权全校最后一名。
陈常思高中三年学费全免,张萍萍是全校前十名中唯一的女生,汪权家里花了八万八买入学资格,并且走关系进了重点班。
按照汪家的想法,家里不差钱,也不指望汪权学习成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