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贾母忧心时,宫中忽来圣旨,竟是将黛玉指给北静王爷做侧妃。
宫里传出消息说圣上顾念老臣之后,又听闻黛玉品貌才情不俗,而北静王爷是有名的贤王,最细论诗书琴棋等风雅,圣上便觉二人乃天作之合。
迎亲时间便定在黛玉的及笄之年。
宝玉得知,整个人怔在那儿,许久才被袭人唤回神,一口血吐出来,抬脚就往外跑。
“二爷,不能去!二爷!”袭人知道他想去见黛玉,哪里肯放行,嘴里借着贾母王夫人的名义,强硬的将人拦住。
院子里的丫鬟们都得过嘱咐,自然停袭人分派,帮着拦人。
宝玉无法,只得私下背着袭人几个,悄悄拉着晴雯央求。
晴雯为难:“二爷,不是我不帮你,外头那么多人盯着,你定是见不着林姑娘的。要不,二爷把想对林姑娘说的话写下来,我替二爷送去。只是……林姑娘会不会收,我可不敢保证。”
晴雯知道黛玉的秉性,况如今两人各有亲事,再这么纠缠确实不好。
两个月后,宝玉宝钗便要大婚了。
宝玉静坐了一天,回想过往种种,万般滋味。
他托晴雯送去几方题诗的帕子。
黛玉看过之后,只淡淡点头:“我知道了。”
说着便当着晴雯的面儿,将帕子都丢在火里烧了。
晴雯满眼惊讶,踌躇片刻,问道:“林姑娘可要给二爷回什么话?”
“不必了。”黛玉摇头,转身回了内室。
*
如今贾家极为繁盛,两个月后宝玉娶亲,高朋满座。
怎知完婚不足半月,宫中忽然传出消息:贤德妃夜发旧疾,医治不及,薨了。
贾家整个蒙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
没多久,在外巡边的王子腾奉旨回京,途中发了急病,庸医误诊致其死亡。
风雨欲来。
*
次年二月,黛玉及笄之后,便嫁入了北静王府。
江堇姝已清楚,这位北静王才是转世的神瑛侍者,是黛玉今生还泪的对象。不难想,心里挂着宝玉,嫁入王府,依着黛玉的秉性,便是北静王再好,到底不是她所求,必然是每日以泪洗面。
宝玉也转了性情,开始用心读书,只为安慰贾母。
贾母在旧年元春死后身体就垮了,熬到今年,人已经有些迷糊。
此时,皇帝开始清算老勋贵,自然贾家就在其中。先是从宁府开始,波及荣府,一条条罪状证据确凿,很快便有官兵围了东西两府,奉旨抄家的就是跟贾家有过节的忠顺王爷。
这种情况下,贾母过世了。
黛玉的身体不堪重负,又受了贾母死亡的刺激,到底没熬过冬日。
贾家成年男丁或流放或斩首,女眷收押,下人发卖,财产抄没。
在黛玉死后,北静王向皇上求了恩旨,释放了贾家女眷及无罪之人。贾家除了李纨是节妇发还了嫁妆,其他人身无分文,江堇姝租了地方给他们暂住。这些人在京中无法生活,决定回金陵,好歹金陵还有祭田,还有其他族人可以依靠。
狱神庙里男女分开关押,宝钗是袭人接出来的。
袭人依旧如书中那般,嫁给了蒋玉涵,只是她始终难忘贾家的生活。
两人在车上等了许久,蒋玉涵又亲自去狱神庙内问狱卒,带着惊疑回来:“里头说宝二爷早就出来了。宝二奶奶,宝二爷他会不会先去顾大人府上了?”
宝钗忙去找,却只得到一句话。
江堇姝看着宝钗素净的面容,心头感慨:“我并没有见到宝玉来,他只给门房留了句话,我追出来时他就走了。”
宝钗心都在抖:“他、他说了什么?”
“他说,让你找个好人过日子,他去找林妹妹了。”
宝钗听了这话,掩面痛哭。
*
二十五年后,顾老太无疾而终。
因着江堇姝的丹药,顾老太十分长寿,活了九十五岁。
这年顾庭五十,官至从二品翰林院掌院学士,并任上书房师傅,教授皇子们读书。顾庭做官从不结党营私,且背景简单,所以哪怕他做官并不十分上心,官途却还算顺当。
这么多年过去,顾庭也是个名人。
江堇姝一直没有生育,又没给顾庭纳妾,别说早些年,便是到现在还有不少人动心思。顾庭这人很直接,他并不含糊其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