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短1分钟时间,两支球队交换了1个进球。
比赛重新回到了同一起跑线。
但这也让所有人都看到,这场比赛到底有多激烈,有多紧张。
只要是一丁点的失误,都会被对手抓住机会。
比赛则是又回到了开场后的那种局势。
双方的战术还是没有变。
中场休息的时候,杨诚对球队上半场的失误表示理解,但也指出了问题。
马塞洛这个点的防守确实比较薄弱,所以要更加注意。
马内这场比赛开场踢左路,但后来改踢右路,明显就是要针对马塞洛这个点。
“还是那句话,控球、控球,还是控球!”
……
下半场易边再战后,贝斯沃特中国人基本还是那一套战术。
比赛局势也依旧没有变。
这让很多人都感到很不理解。
整个上半场,贝斯沃特中国人才仅仅只有3脚射门。
利物浦也不多,才4脚射门。
但双方各入一球。
杨诚怎么还不调整战术?
球员依旧坚定不移地执行着主教练的战术。
下半场刚开局,利物浦还是抢得挺凶的。
但抢过一波之后,大概也就10分钟左右的时间,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利物浦的逼抢力度在减弱。
类似这样的高压逼抢,对付不同的球队,消耗也是不同的。
例如,踢阿森纳和曼城。
温格和瓜迪奥拉的球队更多都是短传,传球距离都控制在10米左右。
如果克洛普要采取这种高压逼抢,其实他们只要团队作战,体能消耗虽然很大,但还是可以坚持挺长一段时间。
最起码,60分钟,咬咬牙,65分钟到70分钟也不是不行。
可对付贝斯沃特中国人呢?
很多人看到,贝斯沃特中国人的战术好像跟之前一样,但仔细去挖,很容易就会发现,其实今天晚上,贝斯沃特中国人的整体阵型是拉得比较开的。
球员的距离比较长,传球距离也长。
所以,利物浦经常断球打反击,原因就在这里。
但好处是什么?
就是能够充分调动对手,迫使利物浦的球员不停地跑。
更多的中长距离传球,尤其是直传,迫使利物浦的球员必须得冲刺。
到了下半场,很明显,利物浦球员的体能已经消耗非常大,逼抢压迫力度远不如上半场开局。
而10分钟之后,他们已经出现力有不逮的现象了。
证据就是,他们的犯规多了。
例如第59分钟的时候这次。
利物浦中线断球后,直接发动长传,想要去找苏亚雷斯。
范戴克抢先一步冲出来,头球解围,把球顶向了右边路。
马蒂奇第一时间朝着右边路冲过去。
刚把球给控制下来时,科拉罗夫就冲过来,直接将马蒂奇给放倒了。
给了一次本方半场的任意球。
自己快速往回退。
他知道,自己拦不住马蒂奇。
贝斯沃特中国人的球员也不过多纠缠。
马蒂奇从地上爬起来后,快发任意球,直接踢给了皮什切克。
皮什切克第一时间往前冲,又一脚把球踢给了莫德里奇。
莫德里奇带球往前推进,受到了利物浦中场的拦截,但他过了中线之后,送出了一脚直传球,给到了前场回撤的吉鲁的脚下。
吉鲁背对着进攻方向,等到足球过来的时候,左脚直接就这么一弹。
球就被吉鲁给弹向了防线的身后,正好就从库利巴利和纳斯塔西奇中间穿过去。
而几乎是同一时间,加雷斯·贝尔犹如一道闪电,从左侧快速斜插禁区前沿,弧顶区左侧的区域。
克莱因和反应过来,转身回追的库利巴利,两人死活都没能拦住加雷斯·贝尔。
威尔士人在两名防守球员的包夹当中,硬生生地冲开了他们的拦截,在禁区前沿左侧,抢先一步追上了吉鲁弹出来的足球,一脚把球停向了点球点方向。
加雷斯·贝尔又追了上去,一记右脚怒射。
足球以极快速度穿透了布冯的防守,钻进了身后的球门。
2比1!
逆转!
加雷斯·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