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旨向贺家索要这种酒,贺氏族人将酒和酿法一起献了给他,他看到酒,赐名‘鉴湖春’。”武连想起这样的故事,也笑道。“太祖虽是武将出身,却很喜爱读书,常常手不释卷。他跟从后周世宗柴荣平淮南时,有人向柴荣告密说,太祖用几辆车运载自己的私物,其中都是财宝。柴荣派人去检查;车中却只有几千卷书籍。柴荣问他:‘你是武将,要书有什么用!’太祖回答说:‘我没有好的计谋贡献给陛下,只能多读些书以增加自己的见识。’由此更得柴荣的信任与赏识,还有器重。”
费无极听了,心悦诚服,马上叹道:“太祖称帝后,也很尊重和重用读书人。有一次,他遇到一个疑问,就去问宰相赵普,可赵普也回答不出。再问读书人,翰林学士陶谷、窦仪准确地回答出,太祖深有体会地说:‘宰相须用读书人!’对于读书不多的文臣武将,太祖也总是鼓励他们要多读书,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赵普正是在他的鼓励下才变得手不释卷。太祖用人不问资历。他一面命令臣下要注意选拔有才能而缺少资历的人担当重任;另一面,他自己也随时留心内外百官,见谁有什么长处和才能,他都暗暗地记在本子上。每当官位出缺,他就翻阅本子,选用适当的人去担任,这又使臣下都致力于提高自己。可见太祖的细致入微与身先士卒。做人做事如此,堪当我等楷模。”
月儿道:“太祖出兵讨伐南唐时,南唐使者徐铉对他说:‘李煜无罪,陛下师出无名。李煜和陛下,就好比地和天,儿子和父亲一样。天盖地,父亲庇佑儿子。’太祖却哈哈大笑,不以为然的说:‘既然是父子,为何在两处吃饭,岂不见外了?”
众人听了,点头一笑,原来这故事早已传遍中原,世人皆知。
费无极微微一笑,马上娓娓道来:“据说,太祖喜欢在后园弹鸟雀。一次,一个臣子声称有紧急国事求见,太祖马上接见了他。太祖一看奏章,不过是很平常的小事,甚为生气,责问他为何要说谎。臣子毕恭毕敬的说:‘臣以为再小的事也比弹鸟雀要紧。’太祖大为恼火,恼羞成怒之际马上夺得身边侍卫的斧子,用斧子柄击打这人的嘴,一气之下,就打落了这厮的两颗牙齿。臣子没有叫痛,只是慢慢俯下身,拾起牙齿置于怀中。太祖大惊失色,马上怒问道:‘你拾起牙齿放好,是想去告朕不成?好大的胆子,你觉得这天下人间谁敢过问此事?’臣子不慌不忙的说:‘臣无权告陛下,自有史官会将今日之事,细致入微的记载下来,后人当铭记在心。’太祖一听,浑身一激灵,慢慢压下怒火,顿然气消,知道他是个忠臣,命令左右宣太医前来,并赐赏他,以示褒扬。”
明浩一听,吓得脸色煞白,用手捂着牙齿,不停轻轻抚摸:“好厉害,打掉牙齿?我换牙时,都好痛。太祖居然拿斧头打掉别人的牙齿,这也太可怕了。”
怡乐也点点头,笑了笑:“不错,牙齿如若疼都不好受,何况是被打掉?太祖下手也太重,这个可不好玩。”
月儿突然想起什么就问道:“我看到朝廷许多官员的帽子很有趣,为何都是长了翅膀一般,帽子好似可以飞起来一般。”
费无极介绍道:“说起这个,倒与太祖大有瓜葛。曾几何时,太祖有一次上早朝,在听取某个大臣奏事时,发现两侧有不少官员窃窃私语,很不礼貌。太祖心中恼火,但不露声色。退朝后,他传旨属官,在幞头纱帽的后面分别加上长翅。长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一顶帽子两边的铁翅各穿出一尺多,此后越来越长。这种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场正式活动时须戴上,一般场合并不戴。因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极不方便。官员只能面对面交谈,要并排坐着交谈,就有些难了。”
怡乐摇头晃脑,笑道:“这帽子很有趣,两只大耳朵,真有趣。”
明浩也乐道:“可不是,我发觉,李唐的官帽是下垂的,可到了我大宋,突然就两只耳朵竖起来了。这是兔子的感觉,是也不是?”
怡乐摇摇头:“我看不对,这官帽的两只耳朵也没竖起来,是与肩膀一样平了。如若谁戴那样的帽子走在大街小巷,那要笑死人了,还以为唱戏的出来了。”
明浩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笑道:“这帽子就是上朝戴,我可见许多员外如若走在街上,都戴苏东坡的帽子,叫做东坡巾!”
怡乐道:“苏东坡这人真有趣,吃喝玩乐,琴棋书画,没有他不会的。他这人的本事,一应俱全。”
明浩道:“胡说八道,我听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苏东坡这人样样都好,故而人人羡慕嫉妒恨。我不大喜欢他,他挡了路,别人还如何走?”
众人见两个小家伙这般议论纷纷,就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