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她又没有儿子,以后还不得指望娘家弟弟。娘家的侄子们。
现在弟弟要娶媳妇儿,她要是不出力,以后哪有脸让弟弟给自己撑腰。
想到这儿,刘大妮就是觉得自己有底气了。
"当然是我还,我本来也没打算让我弟弟还。
我弟弟以后还要养我侄子呢,那钱都得攒着,可不能乱花。"
方圆一听刘大妮这话,就知道还真让赵天赐说对了,这刘大妮还真是个扶弟魔。
以后赵建国家的日子怕是要不好过了。看来还得让赵天赐提醒他大哥一声,可别把赵建国辛苦挣得钱都拿去给她弟弟了。
既然说不通,方圆也就不打算跟刘大妮浪费口舌了,就按照赵天赐提前教给她的话说了。
"大嫂,你要借钱就去找天赐才行。我家的钱都在天赐那里。"方圆对刘大妮说。
刘大妮一听,当即就急了:"老四家的,你可别唬我。家里谁不知道老四宠你跟什么似的。
在你面前老四连个不字都没说过,家里一切的事情都是你说了算。
老四家的你放心,借的钱我一定还,不会赖账的。"
方圆心里话:"我是怕你赖账吗?我就是不想借给你。"
不过心里这么想,方圆嘴里可不能这么说。
"我怎么可能唬你呢?大嫂。天赐的脾气你还不知道?他怎么可能啥都听我的?家里的钱是真的都是他在管。我要是想花钱,也得朝他要。"方圆说道。
刘大妮一想赵天赐的脾气,觉得方圆说的也不无道理。
就赵天赐的狗脾气,他能让方圆当家做主?弄不好钱还真的都在赵天赐的手里。
好在方圆结婚后就搬了出来,跟刘大妮她们相处的不多。
再加上赵天赐在刘大妮心里那就不是一个服管的人,刘大妮才能信了方圆的鬼话。
让刘大妮去跟赵天赐借钱,她是不敢的。她怕到时候她不光借不来钱,还得把这事儿闹腾出去。
要是让赵建国知道就麻烦了,赵建国可是最反对自己跟娘家走的近的。要是让赵建国知道自己给娘家借钱,怕是会把自己赶回娘家去。
想到这,刘大妮坐不住了,起来就准备回去,临走的时候,还不放心的叮嘱方圆:"那我就回去了,你别跟老四说我借钱来着啊。你也别跟婆婆他们说。"
"行,我知道了。"方圆答应一声。
送走了刘大妮,方圆又把门关上。重新回到屋里织毛衣。
中午赵天赐也没回来吃饭,方圆就煮了一碗馄饨。
一连几天,赵天赐都去给柱子家帮忙,方圆就自己在家里。直到柱子顺利的把媳妇儿娶了回来,赵天赐才又闲了下来。
闲下来的赵天赐又整天的粘在了方圆身边。
方圆也把刘大妮的事情跟赵天赐说了,让他找机会跟他大哥赵建国提一下。看着点刘大妮。
刘大妮在方圆这里没借到钱,就怕她再去跟其他人借。
借不来还好,这万一要是借到了,那这账最后还是会落到赵建国的头上。
毕竟在这小寨村,人家肯借钱给刘大妮,看的肯定是赵建国的面子。
跟赵天赐说过以后,方圆就不管了。她也不知道赵天赐是怎么跟赵建国说的。
反正方圆听说赵建国跟刘大妮狠狠的吵了一架。
最后具体刘大妮给没给她娘家钱,她娘家弟弟最后结婚了没有方圆就不知道了。
就是在方圆再去老宅的时候,刘大妮对方圆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
也不搭理方圆了。想来她还是怪上方圆了。
不过方圆也不在乎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