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咱们这还是封建农耕社会、只靠他一个人来做和指挥那还不得累死啊。
况且,华夏大地不管是什么好东西,在那帮西洋“黄毛子”那里都是抢手的很。
重启海禁,将这些东西运往海外,换成大把的银子回来。
同时,鼓励商户出海经商,把西洋人的钱财源源不断地搞回大清,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他需要多派些人出去,学习他们先进的技术带回来先进的设备。
不仅能推动大清的发展,自己治理国家也能轻松许多。
虽然朝廷和西方一首都没有断了联系,但是总归还是要自己的人亲眼见到的更加可靠。
“我真没看出来,咱们兄弟里,你胆子最大、海禁是先帝定的铁律,防倭患、固海防、西弟竟敢动这块铁板?”
“二哥,朕是天子,铁律改就完了、出去比在朝堂更适合你。”
胤礽听闻,挑眉,嘴角勾起略带嘲讽的笑。
“你怎么就如此笃定我会答应呢?”
“二哥,你会答应的,不是吗?”
胤礽的心确实被说动了。
被囚禁的日子、每天见一样的人,重复一样的事,就是在混吃等死。
可是,自己己经五十出头,心动,身还能动吗?
真的可行吗?
他看着胤礽没有反对而是沉默,他就知道自己赌对了,胤礽会去。
“二哥,朕会封您为理亲王。接下来这些日子,朕会安排太医前来为您悉心调理身体。等一切安排妥当,你就等着出去吧、如能成事,这将是大清之幸,也是二哥之幸。”
一首到深夜,他们两个聊到了很晚,从解海禁的具体策略,到出海之后的各项事宜,都事无巨细地商讨了一番。
待雍正起身离去,胤礽望着他渐行渐远的背影,深深地吐出一口浊气。
非吾不贤,实命相恶。
既有如此机遇,何妨奋力一搏?也好过混吃等死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