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勤王
“陛下,身体没有大碍,休息一会儿就会醒来。¨白.马¢书!院+ !更.新`最_全+”
御医的话,让众人松了一口气。
宦官和锦衣卫都是依附皇权生存,他们的命运和永宁帝绑在一起。
永宁帝在,大家的富贵就在。
永宁帝发生意外,他们的政治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
运气好还能去冷衙门养老,运气不好连命都保不住。
“劳烦刘御医了,还请到后殿稍事休息。”
徐忠恩微笑着说道。
离开,是不可能离开的。
在皇帝醒来前,养心殿许进不许出。
不然皇帝昏迷的消息,一旦被百官知晓,还不知道会闹出多少风波来。
为了保守秘密,就连后宫,他们也一并给瞒着。
“水……水……”
若隐若现的声音响起,一旁伺候的苏浩宇急忙上前扶起永宁帝,徐忠恩更是端起鸡汤亲自上前喂食。
全程一气呵成,原本距离最近的刘御医,反倒是被挤到了一边去。
一碗鸡汤下肚,永宁帝的精神略微好转一些。
“传旨,诏六部尚书和四位阁老,立即入宫商议国事。”
话音落地,众人被吓了一跳。
身体都这样了,还要强撑着处理政务,未免勤政过了头。
“陛下,您的身体要紧。
不如把国事,交给内阁处理吧!”
徐忠恩硬着头皮劝说道。
内庭和外廷互相制约,是大虞权力制衡中的重要一环。
只不过永宁帝太过勤政,内庭的活儿,都被皇帝抢去干了。
他这位掌印太监,看似位高权重,实际上真正能做主的事情并不多。
尤其是涉及帝国命运的大事,皇帝都是找朝中大员商议,内庭甚至连发言权都没有。
正常情况下,他应该趁机表现一二的。
不过徐忠恩非常了解永宁帝,知道皇帝受读书人影响非常大,从小就被灌输了宦官干政等于祸国殃民。
在这种背景下,涉及到军国大事,皇帝不问他从不多嘴。
“如果朕不在旁边看着,他们互相推诿,北虏杀到京师都吵不出结果来。
不过朕现在的状态,确实不适合和他们见面。
隔一道帘子,你们在前面督促他们尽快拿出方案,朕在后面听着。”
永宁帝摆了摆手说道。
吃多了用人失误的亏,对百官他天然就持怀疑的态度。
中原战场糜烂,成为了定局。
北虏又来势汹汹,如果不能挡住敌人的兵锋,上一次京师被围的悲剧,将再一次上演。
第一次可以说是意外,第二次那就没法解释了。
丢掉的不光是面子,还有大虞朝的统治根基。
“遵旨!”
……
徐府。
“公公,陛下急着让我们进宫,可是发生了什么变故?”
徐文岳疑惑的问道。¨k`e/n`k′a*n*s+h·u′.¢c¢o^m/
最近大家都忙着赈灾,朝廷面临的最大问题,无非是几百万饥民。
叛军在中原死灰复燃,都被他给无视了。
见识过白莲教叛军肆虐半壁山河的大场面,现在活跃在中原大地的那点儿叛军,根本入不了他的眼。
朝廷严阵以待,名义上是围堵叛军,实际上是为了阻止灾民扩散。
北方各省的日子都不过,青黄不接的日子里,百姓用草根树皮度日是常态。
如果再涌入一些灾民,就会打破当地脆弱的生态,从而制造更多的灾民。
舞阳侯向安南输送灾民,朝野上下都是知道的。
还有御史弹劾过,只不过被帝国高层给无视了。
把人送出去,总好过留在原地,引发大乱的好。
对士绅集团来说,这些灾民离开家乡,正好把土地腾空出来,方便大家进行兼并。
事实上,大虞发展到现在,土地兼并已经变得越发困难起来。
稍有不慎,就会激发民变。
白莲教起义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百姓们的反抗意识被唤醒。
“阁老,您进宫之后,就知道了。
具体的事情,奴婢也不清楚。
今天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