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会过后,陆纯又被齐诗涵缠着要学功夫,陆纯被烦得没办法,只好加紧时间进行改良。
没错,就是改良。
师父孙伏枷的小藏书阁里其实有不少功法典籍,陆纯也都看过,并且借鉴过,至此空间只是还留下了不少的神韵道图等着陆纯一一去参悟。
受益于这些神韵道图,陆纯的眼界和对武学的领悟也在不断的被拔高,将他称为一名武学宗师也未曾不可。
当然,这“武学宗师”只针对于前三境的武学功法,毕竟自己师父孙伏枷所收录的七品功法最多,六品功法和五品功法偶尔也有,但是不多。
至于最底层的九品功法和八品功法,抱歉,没资格入孙伏枷的藏书阁,不配被自己师父所记录书写出来。
陆纯之所以选择改良的原因,还是因为心中的某个念头,而这个念头的引子可以归结于齐诗涵想要学武一事。
高中时,陆纯青春年少,却经历了世态炎凉,对其心性不可谓是一种巨大的打击。
尤其是在自己爷爷逝世以后,大学四年陆纯更是浑浑噩噩的过着,没有什么目标。
直到玉印的出现,才算是给了陆纯一个清晰的方向。
而陆纯本身的性子,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贵己保真,随性而为!
贵己,为我,论生死,轻富贵,重生则轻利。
陆纯大学时并没有什么朋友,内向的性格也使得他也并不喜欢说话,为了排解孤独,他不可避免的将目标转移到虚假的世界之中。
动漫!
而且还是国漫!
大学毕业后,陆纯偶然间看到某部动漫,对其犹为推崇,更喜欢其中的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的理念。
当然,陆纯指的是真·全性!
全性保真,绝仁义,回归自然、身重物轻,无为而治,贵己、为我。
知生之暂来,知死之暂往。从而乐生,以存我为贵,既不能损一毫而利天下,也不能悉天下奉一身。
不能为贪羡“寿”、“名”、“位”、“货”所累。
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道之真,以持身;其余绪,以为国家,君臣皆安,物我兼利。
“君人南面之术”的黄老帝王学说代表虚无的“无极图”,与之相对的,就是代表实有“有极图”的贵己学说。
论生死、轻富贵,贵生重己。
对于其中的贵生重己的理念,陆纯是赞同的,可自己到底不是圣人,只是个普通人,也没有那种圣人境界。
不能悉天下奉一身?
对于陆纯来说,可谓笑话!
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
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也。所谓亏生者,六欲分得其宜也。所谓迫生者,六欲莫得其宜也。
皆获其所甚恶者,服是也,辱是也,辱莫大于不义,故义不迫生也,而迫生非独不义也,故曰迫生不若死。
六欲皆得其宜,人生在世界上,最好是“全生”,其次是“亏生”,再其次是“死”,“迫生”是不如“死”的。
也可以理解为生不如死!
己身之最贵重者莫过生命,生难遇而死易及,这短促的一生,应当万分贵重,要乐生,一切以存我为贵,不要使他受到损害,去则不复再来。
耳之欲五声,目之欲五色,口之欲五味,此三者,贵、贱、愚、智、贤、不肖欲之若一,虽神农、黄帝,其与桀、纣同。
圣人之所以异者,得其情也,由贵生动,则得其情矣,不由贵生动,则失其情矣,此二者,生死存亡之本也。
陆纯并不是那种苦修的悟道士,其实也就是凡人一个,你我皆凡人,逃脱不了七情六欲的限制,所以反过来,为什么不能享受呢?
“性”有天赋之性与气质之性,“命”有形气之命与分定之命,“全性”所指的“性”是指天赋于人的纯真、善良、朴质之心性。
《性命圭旨》说:“何谓之性?元始真如,一灵炯炯是也。”
养性才能立命,性成始能命立。
性之造化系乎心,性受心役,故“全性”即保全天赋纯真善良的心性。修道折基本途径就在于全先天之善性、保先天之真性。
只有全性保真,才能长生得道!
陆纯深以为然也!
故而,陆纯娶李小妹,不加约束自性,又欣然与齐诗涵结识,孔子他老人家都说过食色性也,好华服,滋味,美色,本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