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内,金銮殿上。`我^得!书!城* ′已?发,布\蕞~辛`彰`结,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如炬地注视着殿门方向。他身着明黄色龙袍,胸前绣着精致的五爪金龙,在晨光中熠熠生辉。殿内檀香缭绕,文武百官分列两侧,肃穆无声。
“宣女真使者觐见!“太监尖细的声音穿透大殿。
殿门缓缓开启,女真使者额尔德尼带领三名随从缓步走入。他们身着朴素的兽皮服饰,与金碧辉煌的皇宫形成鲜明对比。额尔德尼年约四十,面容刚毅,额头上的皱纹如同刀刻,显示着塞外风霜的痕迹。他右手抚胸,深深鞠躬,姿态谦卑至极。
“女真部使者额尔德尼,拜见大明皇帝陛下,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他的汉语带着浓重的口音,但字字清晰。
朱元璋微微颔首,目光却冷峻如冰。“平身。“
额尔德尼直起身子,却不敢直视天颜,目光低垂。“谢陛下。“
大殿内鸦雀无声,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朱元璋打量着眼前的女真使者,思绪却回到了二十年前。那时女真也曾如此谦卑地表示臣服,却在暗中积蓄力量,最终反叛。那些战报中描述的边境惨状——村庄被焚,妇孺遭戮——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陛下,“额尔德尼打破沉默,“我代表女真各部,前来乞求大明的宽恕与接纳。我们愿意永远臣服于大明,做您最忠实的子民。~白!马·书.院¢ +醉\新/蟑-踕/耕*新\哙¨“
朱元璋手指轻叩龙椅扶手,发出沉闷的声响。“二十年前,你们的首领也说过同样的话。“
额尔德尼面色一僵,额头渗出细密汗珠。“陛下明鉴,当年之事确是我族之过。但如今首领已更迭,我们真心悔过。连年征战,女真百姓十室九空,妇孺啼饥号寒,实在无力再战。“
站在朱元璋身侧的太子朱标眉头微蹙,眼中闪过一丝怜悯。而另一侧的燕王朱棣则面无表情,目光锐利如刀。
朱元璋沉吟片刻,转向文武百官:“众爱卿以为如何?“
兵部尚书李景隆率先出列:“陛下,女真反复无常,狼子野心。今日看似臣服,他日必再生变。臣以为当乘胜追击,彻底剿灭,以绝后患!“
户部尚书郁新却持不同意见:“陛下,连年征战已耗费国库银两数百万,再战下去恐伤国本。若女真真心归顺,不妨接受,以示我大明宽仁。“
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主战与主和两派各执一词。朱元璋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一直沉默的朱棣身上。
“老四,你有何见解?“
朱棣上前一步,声音低沉有力:“父皇,儿臣认为此事非同小可,需从长计议。不如先听女真使者详细说明归顺条件,再做定夺。*零^点-墈+书· !哽?歆·罪\全~“
朱元璋点头示意。额尔德尼见状,连忙从怀中取出一卷羊皮纸,双手奉上。
“陛下,这是我族拟定的归顺条款,请御览。“
太监接过羊皮纸,呈递到朱元璋面前。展开一看,上面工整地写着女真文与汉文对照的条款:称臣纳贡、送质子入京、接受大明官员管辖、解散武装……
朱元璋仔细阅读着,眉头时而舒展时而紧锁。条款看似诚恳,但他深知文字背后的算计。女真人生长在苦寒之地,性格坚韧如铁,怎会轻易屈服?
“额尔德尼,“朱元璋合上羊皮纸,“这些条件看似周全,但你如何保证女真各部会真心实意地遵守?“
额尔德尼跪伏在地:“陛下,我愿以性命担保!若有一部违背誓言,甘受天诛地灭!“
朱棣突然冷笑一声:“好一个天诛地灭!当年你们的誓言犹在耳边,如今却又来这套。父皇,儿臣想起林先生曾言——“
朱元璋抬手制止了朱棣继续说下去,但眼中闪过一丝异色。林先生,那个神秘的谋士,曾准确预言过多次战局变化。他关于女真的警告言犹在耳:“女真如狼,驯而不化;今日归顺,明日必叛。“
大殿内的气氛越发凝重。额尔德尼察觉到变化,额头上的汗珠滚落下来。他身后的随从们也开始不安地交换眼神。
“陛下,“额尔德尼声音颤抖,“我族已到生死存亡之际。若大明不肯接纳,不出三月,女真将不复存在。求陛下开恩!“
太子朱标不忍,上前劝道:“父皇,若女真真心归顺,不妨给他们一条生路。圣人有云:'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但儿臣以为,宽恕也是一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