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大魏风华 > 第660章 远行(十七)

第660章 远行(十七)

钱塘,总督府。′j′i¢n\r?u~t-a,.~c′o.m¢

窗外是江南特有的、带着水汽的薄雾,即便入了冬,也未能完全散去,反而给这座日渐喧嚣的港口巨城披上了一层朦胧的纱,府内却是一片肃然,只有纸张翻动和笔尖划过宣纸的沙沙声。

徐缙坐在宽大的紫檀木书案后,案头堆积的文书几乎要将他淹没,他执着一管紫毫小楷,蘸墨的动作轻缓而稳定,落笔于一份摊开的卷宗之上,那并非寻常奏报,而是一份由绍兴府呈上的、字里行间透着焦灼与血腥的呈文--《会稽、山阴两县蚕桑改稻令受阻,乡民械斗死伤三十七人详陈》。

他的眉宇间不见波澜,只有一种近乎漠然的专注,硃笔在“桑田尽毁,稻秧拔除”处顿了顿,旋即划下一条冷硬的红杠,批注:“蚕桑改稻,国策所系。阻挠新政,形同叛逆。着绍兴知府督率府兵,弹压首恶,枭首示众。余者罚役筑堤。再有抗命,以谋逆论,阖村连坐。”批完,将卷宗随手丢入“已决”的木匣,那木匣已经半满,皆是墨迹犹新的裁决。

侍立一旁的书吏,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大气不敢出,这位徐总督,自靖王爷一手拔擢于微末,执掌两浙不过两三年,其手段之酷烈,心肠之冷硬,早已令江南官场闻风丧胆,他不在乎清议,不惧物议,只看结果,挡在靖王爷定下的江南图景前的一切,无论是豪绅、流民,还是他徐缙自己的官声,皆可碾为齑粉。

“下一份。”徐缙的声音根本听不出任何情绪。

书吏慌忙又碰上一沓文书,一份是南洋新航线“吕宋-爪哇”季风期试航成功的详报,附有香料、象牙、珍珠的样品清单与估价;一份是户曹呈上的上月“私掠许可证”拍卖所得及税收明细,那数字庞大得足以让几年前任何一个江南富商瞠目结舌;还有一份,则是松江府几家大工坊联名递来的陈情书,抱怨因大量青壮劳力被那些私掠船吸引出海,工坊用工短缺,请求总督府设法“引导回流”或“放宽流民入籍”。

徐缙提笔,在陈情书上只批了两个字:“自决。”目光随即落到下一份--关于倭国九州岛南部一处新发现银矿的勘探报告及初期开采计划,由一位持有甲等私掠证的大海商“顺风号”主事人秘密呈报,徐缙的指尖在那预估年产量的数字上敲了敲,眼底掠过一丝冷光,他提笔蘸墨,在旁边空白处写下:“准其‘护卫’矿场,税加一成,着锦衣卫南镇抚司,派员‘协理’账目,勿使瞒报。”

“总督大人,”一名身着青袍的吏员从门外轻步进来,呈上一份新到的公文,“宁波市舶司急报,本月已有三支持有‘乙等证’的船队因在琉球海域‘误击’疑似高丽商船发生争执,高丽使臣已向市舶司递交抗议文书。”

徐缙头也没抬,声音平淡无波:“误击?查实了?船上挂的什么旗?运的什么货?船员是哪里人?”

“回大人,正在查,据船主辩称,对方形迹可疑,且未悬挂明确旗号...”

“告诉市舶司,”徐缙打断道,“高丽是藩属国,藩属国就要有藩属国的自觉,他们哪来的底气抗议?让他们自己去跟船主扯皮,规矩就是规矩,‘乙等证’允许在争议海域‘自保反击’,只要没挂着大魏的旗,或是明确写着‘友邦’的船,打了也就打了,赔?让船主自己去谈,谈不拢就按市舶司的‘海损仲裁’旧例办,再啰嗦,就告诉高丽使臣,让他们亲自来和本官谈。”

吏员心中一跳,但也不敢多嘴半句,这就是这位总督大人的风格,对外的强硬与对内的冷酷同样出名,偌大江南,现在还敢在这位面前站直了说话的...估计真找不出来几个。

吏员退下后,徐缙才将目光投向窗外,总督府的位置很好,透过薄雾,隐约可见远处码头樯帆如林的轮廓,那里,无数梦想着“一船暴富”的灵魂在涌动,无数满载着丝绸、瓷器、火器乃至奴隶的船只正来来往往,这就是他一手参与缔造、并竭力维持运转的江南怪兽--一台以资本和欲望为燃料,以私掠和扩张为爪牙,正隆隆碾过旧时代田园牧歌的庞大机器。

脚步声在寂静的总督府回廊里响起,沉稳,清晰,带着一种久居上位的从容,门被无声地推开,没有通报。

徐缙蹙眉扭头,当看清那个披着玄色大氅、风尘仆仆的身影时,他眼中那份处理公务时的冰冷瞬间融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茫然与惊喜,他立刻起身,绕过书案,深深一揖:

“王爷!”

接连奔波了很多天的顾怀站在门口,目光扫过这间充斥着海图、报表、卷宗的房间,最后落在徐缙身上,他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微微颔首:“坐。”他自己也随意地走到一旁客位的太师椅坐下,解开了大氅的系带。

“王爷何时到的钱塘?怎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