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打断
任何变革都会带来变化,任何变化都有支持和反对。ˉ看~*书ee:君2? (;免>{费\$/阅×读t`
出现不同声音的时候,就要看谁的嗓门大了。
以往皇帝在舆论方面往往是弱势一方,随着报纸的出现,土绅地主阶层想要掌控舆论就不容易了。
科举改革也好,工程学院高级班也罢,都是社会变化的一部分,也都有支持和反对的两面。
官方层面,皇权出于自身利益强制退出的政策,在士绅地主阶层这里,主流是坚决反对的。
但是这次的反对声浪并不大,一方面是无法全面掌握舆情,另一方面是官员们选择了接受。
接受的原因很多,有人是本来就支持贾琏,有人是害怕贾琏。
承辉帝时期,贾琏在官场上做事无往不利,那时候反对者挺绝望的。新君登基后,反对派本以为机会来了,没曾想贾琏依旧坚挺。
新君登基想用几个当年的罪臣,贾琏进宫后也不知道怎么劝的,李元真就接受了。
这个就很吓人了,搞贾琏不是问题,问题是搞不死他,遭到疯狂报复的后果,谁都无法承受。
非常难得的,这一次科举和办学两件事情加一起都没闹出太大的动静,个别官员上奏反对,没有掀起任何浪花。
本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没曾想五月初一大朝会上,出了点乱子。
现在的大朝会,更多是一种仪式,就是让下面的官员,看看皇帝到底长啥样子,基本上不谈政务了。
官员也也默认了这种模式,毕竟谁都不想在这里站半天,什么事情都解决不了。
贾琏现在已经无法站在后面摸鱼了,顶着工部尚书的帽子,必须站在第二排。
起了个大早的贾琏没啥精神,低着头闭目养神,这种朝会一贯没啥事情,安静的混过去就是了【以后还是建议一下,修个大会堂之类的地方,开会有个座的地方。这样大家都舒服,而不是皇帝一个人坐着。】
至于垂拱而治之类的思想,贾琏毫无感觉。虚君制度好不好不谈,想实现可太难了。议会制度就一定好么?那也未必。
制度的要看是否合适,变化从来都不是个体能推动的。
“陛下,微臣吏部文选司郎中毕定国,冒死启奏。`r¨c!y·x`s\.?c/o?m?
人群中站出来一个官员,大声说话,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龙椅上的李元,本来没啥精神的,被这一嗓子给提神了。
多少年都没见到有人在大朝会上冒死启奏了,贾琏也被这一嗓子把瞌睡惊走了。
吏部文选司郎中,这可是个肥的不得了的差事,这哥们为何如此的想不开,站出来冒死启奏?
要知道,这些年官员之间已经默认,不要在大朝会上搞事了。有事情在地下沟通,实在无聊可以说几个荤笑话提神。
大朝会上搞事,还是这种突然袭击,只有两种可能,一个是有备而来,要掀翻整个现有内阁,
一个是孤狼,类似海瑞那种。
很明显,眼前这位绝对不是啥孤狼!
当毕定国站出来说话之后,听明白他说的什么,心里有数的人立刻明白,要出大事。
吏部尚书惊出一身冷汗,毕竟是他的下属,万一别人认为他要搞事情呢,正要站出来呵斥,台上的李元开口了。
“上前说吧!”李元倒是想听听,到底什么事情用冒死启奏这么夸张的说法。
“陛下,实学乃工匠之学,纳入科举中与圣贤道理并肩,臣实在无法接受此污秽圣贤之举,恳请陛下收回成命,正本清源。”
毕定国大声说完,李元微微后仰,盯着他看,没有立刻说话。
过了五六秒的样子,李元才开口道:“卿且下去,所奏之事可写奏本上呈,容朕深思再定。”
可以说这个回答,已经很给毕定国面子了。毕竟是皇帝做的决定,内阁也是支持的,并形成文档下发。
“陛下,臣,死谏!”毕定国突然提高了声量,一低头猛的往大殿的柱子上撞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