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四合院:一人纵横 > 第2274章 凤翔于天(19)

第2274章 凤翔于天(19)

后汉乾佑三年的冬至,邺都的天雄军节度使府总在寅时裹着雪粒子。_<¨看?>:书{?君??÷ #%?更>?+新?最+×快#郭威攥着那枚从李守贞帐中搜出的铜印站在帅帐外,印上的“蜀”字被剑锋劈出的裂痕里凝着层冰碴——棱状的冰晶顺着笔画的折线蔓延,在最末一笔的弯钩处积成个细小的冰棱,这形状竟与昨夜从河中府急报上撕下的火漆完全相同。王峻捧着盏刚温好的烈酒从帐内出来,酒盏的冰裂纹里突然映出些字迹,是“反”与“平”两个字,笔画的交错处与帐外旗杆的木纹如出一辙。

“河中府的败兵往西南去了。”王峻突然用指节敲了敲盏沿,郭威顺着他瞥的方向望去,只见个裹着破毡的溃兵正瘸着腿往城门挪,腰间的箭囊在雪光里晃出暗纹。他认得那是赵思绾的亲卫,箭囊上的蛇纹皮革里嵌着极细的银丝,丝的走向与怀中《关西兵防图》上“京兆道”的标记完全吻合。郭威突然注意到帅府的每块青石板都有被马蹄踏过的凹痕,凹痕里的积雪凝成个与铜印蛇纹相同的图案,只是最边缘的卷草纹处,被人用刀尖刻了道浅痕,痕的形状与凤翔节度使送来的密信封口完全相合。

“这些石板是按四象排列的。”郭威数着石板的数量,不多不少正好四块,“对应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缺的‘玄武’位定在晋州的平阳关。”他话音刚落,最西侧的那块石板突然松动,底下露出个油布包,包里的绢帛上用党项文写着“关有四楼,楼藏四钥”,每个字的笔画里都卡着极细的铜丝,丝的末端缠着颗墨玉,玉面的冰裂纹与河中府急报的火漆缺口完全吻合。

平阳关的城楼里,几个裹着皮裘的斥候正用吐蕃语交谈,他们背的弓梢上刻着与铜印蛇纹相同的暗纹。王峻突然指着箭窗的木格:“你看这格条的间距,排列的形状与《关西兵防图》里的‘烽燧’标记完全重合。”两人趁着换岗的间隙溜上箭楼,松烟香里突然飘来股血腥气——楼梁的夹层里藏着卷竹简,简上的隶书记录着叛军的布防:“长安兵三万,凤翔兵五万,河中兵七万”,数字的末端都粘着极细的麻线,线的尽头缠着块铁符,符上的“乱”字缺了最后一点,缺口的形状正好能接住从梁上滴落的雪水。

雪水在铁符上冻结的瞬间,城楼的地面突然震动,震落的冰碴在空中组成条往西南的路线,线的末端指向幅绘在箭靶背面的地图,图上的“凤翔”被人用红漆圈了起来,圈的形状与手中墨玉的缺口完全相同。此时关下传来甲叶摩擦声,郭威拽着王峻躲进箭囊堆后,透过缝隙看见队奉国军举着火把走来,他们的铠甲上都烙着与墨玉相同的云纹,领头的将官手中举着块刻着“郭”字的铜牌,牌上的纹路在火光里泛着红光。

“他们是冲着这竹简来的。”王峻从靴筒里摸出把短刀,“老监军说过,这简册记着三镇叛军的粮道密语,能算出他们的溃逃路线。”刀刃在木梁上划出的火星突然引燃了地上的油纸,火光里浮现出更多小字——“长安之粮在渭水,凤翔之粮在陈仓,河中之粮在蒲津”,每个字的笔画里都渗出朱砂,在地上连成条往西南的箭头,头的末端粘着块碎陶,陶的纹路与《关西兵防图》上“渭水道”完全吻合。

“是李守贞的亲笔标记。”郭威认出这是他早年在河中府见过的笔迹,想起三日前在天雄军粮仓找到的账册,其中一页的墨迹里,汉文的“粮”与党项文的“盐”被人用血线连成长弧,弧在京兆府的位置突然折向东南,折角处的血点里沉着半块玉佩,佩面的光纹与铜印的裂痕完全吻合。王峻突然扳动箭靶的铜环,靶后的暗门缓缓打开,露出条仅容一人通过的暗道,道壁的泥土里嵌着些碎箭镞,镞的排列与河中府送来的军情笔迹完全相同。

暗道尽头的石室里堆着些木箱,箱盖的锁扣上用铜丝拼着“平”字,字的笔画里藏着极细的麻线,线的末端缠着块银符,符上的“讨”字缺了最后一点,缺口的形状正好能接住从洞顶渗下的雪水。雪水在银符上冻结的瞬间,箱里的兵甲突然发出哐当声响,在地上排出行小字:“关西定,则中原安”,字的间隙里结着些冰花,花的走向与《关西兵防图》上“驿道”的路线完全重合。

此时暗道外传来马嘶声,郭威贴着石壁听去,马蹄的节奏竟与平阳关的更鼓合拍——每响四下停一停,正是后汉军的集结暗号。王峻突然指着石室角落的排水口,口的形状与墨玉完全相合,他将墨玉嵌进去的瞬间,排水口突然弹出个铁盒,盒里的绢图上,渭水与黄河的交汇处被人用红笔圈出,圈里的“潼关”二字笔画里,缠着极细的银丝,丝的末端粘着片金箔,箔上的“关”字缺角与潼关守将的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