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不做尚书夫人 > 第141章 此乃利国利民,造福千秋万代的好事!

第141章 此乃利国利民,造福千秋万代的好事!

“你们要亲自去听,亲自去看,用脚去丈量你们脚下的土地,去聆听百姓的心声,去解决他们的诉求,政绩是用动作做出来的,而不是靠你们用嘴说出来的,我不管你们从前是如何做官,可一朝天子一朝臣,你们既然愿意跟随我,那么便要服从我的吩咐,习惯我的行事方式。”朝臣们纷纷低下了头,他们确实不习惯霍青书的行事方式。

,她太过于雷厉风行,也不耽于享乐,除了上朝的时候,身上所穿的依旧是那一身朴素的青衣,头上没有一丝多余的装饰,三千秀发只用一根白色的簪子固定。

没有建宫殿大兴土木,如今所住的宫殿还是由原本的青王府改造而来。

身边伺候的宫人也都身有残缺,第一次来他们之中就有不少人被那些缺胳膊少腿的宫人吓到。

可霍青书似乎毫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依旧我行我素,她不设立监察百官的御史台,但是身边却有一支藏在暗处的女子私兵,用于监督各处官员。

除了霍青书身边的亲信,没有人见过这支女子私兵,每一次听到她们的消息的时候,都会伴随着一个被处决的官员消息。

这支私兵就像一把刀,悬在他们所有为官者的头上。

她更不怕他们这些官员结党营私,会让文臣与武将互相配合做事。

月朝上下的夫子与学子只认她一人为东风学堂的山长,她为学堂找来大量藏书,让藏书不再成为世家控制学子的筹码。

这样的君王对于想干实事的大臣来说是一种幸运,他们不必担心那等只会阿谀奉承的小人压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也不必担心升迁无望。

对于那种善于钻营,想钻空子的人来说,又是另外一种不幸。

霍青书可不管这些人心中的想法“下一次朝会之前我要看到你们呈上来的桌子上有关于县会的内容。”

“谨遵陛下圣旨!”众人齐声。

“第二件事,悦舒你来吧。”

沈悦舒大方的点点头“这第二件事情就是关于水利工程的建设,我这里有一份附近村子这些年关于旱灾以及涝灾的受灾情况,大家可以先看一看。”

说着沈悦舒将手中的册子让身边的人传下去。

这册子上的内容是沈悦舒这段时间通宵达旦翻阅了县志整理出来的。

众人静静翻阅了一会,刚认识一些字的武将也跟着凑热闹,努力在册子上找出自己认识的字。

“大家看完有发现什么吗?”沈悦舒见众人都看的差不多以后才发问。

“这有靠近河道的村子,在雨季受灾时会比较严重一点。”

“没有河道的村子,旱季时几乎颗粒无收。”

“对,特别是旱季,那些还未合并为村的部落,就曾多次因为抢水而发生械斗,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可是这旱灾,涝灾发生的不多,最严重的一次旱灾发生在五年前,这两年虽然有战乱,但还算风调雨顺,这个时候大兴土木去修建水利是不是不太合适?”

沈悦舒摇头否定了这位官员的话,“五年前的旱灾,基本上每个部落死了将近一半的人,这是个很可怕的数字,我们不能等到事情发生的时候再去亡羊补牢,未雨绸缪才是我们现在要做的事。”

“现在我们手上有水泥,可以用于修建河堤,粮食的话,国库尚且充足,也不用担心前来修建水利的百姓会吃不饱,而且兴修水利只是辛苦一段时间,可后面带来的好处却是庞大的。”现在的水泥虽然达不到后世的标准,但现在用来修建河堤完全足够。

“提高粮食的产量,这是其中之一,其二,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民间有善于养殖渔业之人,村里可发展养殖业,这也算是为百姓创收的一种方式,其三,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自然灾害对百姓带来的磨难,每个村子所修建的水库平时可储水,挖通河道将河道连接贯穿各个村子,发生洪涝时,上游则可开闸泄洪,将洪水的压力分担给下面的各个村子。”

“发生旱情的时候,这些水库就是百姓们的救命水,且河道挖通以后便可走水运,如今地里面的粮食都刚种下去,该整理的也整理了,县城里面的工坊暂时也没办法接收这么多工人,所以这个时候召集百姓兴修河道是最好的。”

“我这里还有一份工部刚刚制作成功的风车,这风车可将低处的水流向高处,虽然需要依水而建,但是可以很好的解决农田灌溉的问题,我做过调查,一个成年男子完全健康的青壮力,要想浇透一亩地,至少需要挑上十七桶水才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