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他们,所以他们要在这里一直留到红薯收获为止。
水稻也开始育种,这些人便开始教村子里面的人沤肥,带着村子里面的人开始去城里面收夜香。
一个个虽然看起来一把年纪了,却很有活力,干活的时候比年轻人还要激情,被比下去的年轻人羞愧的不行。
见地里面的活都弄得差不多,霍青书才让县衙的人去村子里面招收劳动力,开始建立学堂。
趁着这个时间霍青书便给了三个城的泥瓦匠一张砌火炕的图纸,北朝的冬天极为漫长也极为寒冷,每年都有不少冻死的人,甚至还有大雪压垮屋子的。
火炕的图纸是沈悦舒给的,试验过,效果还不错,之前大家都在为饿肚子而奔波,已经顾不上寒冷,而现在不说吃饱,大家也能吃个半分饱左右,这抗寒的事情便要提上章程,免得冬天一到又手忙脚乱。
东风城的泥瓦匠是最先学会砌火炕,霍青书便让其他两个城的泥瓦匠先跟东风城的泥瓦匠学习,学会了以后再回来给自己县城的百姓做工。
霍青书要求每一户要砌火炕的人家要给工匠一钱银子,不能让人家做白工,升米恩,斗米仇,她不能将所有的事情都包揽,时间久了,这所有的百姓便会养成伸手便要的习惯。
好在现在三个城的百姓都十分信服霍青书的统领,她说做什么大家便跟着做什么,一钱银子,虽然心疼,但大家现在也都能拿出来这银子,毕竟霍青书总是搞出各种各样的挣钱机会给大家。
每个村的村长霍青书也不让他们有时间闲着,让他们在村里面到处逛逛,看看哪一家的房子需要修整,如果发现有破的,有漏的,要及时整改。
所有的百姓家中几乎都没有闲人,大家早出晚归,哪怕是村子里面的老弱病残孕幼也有不少的手工活要干,秋秋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了一笔订单,需要很多竹子编织的礼盒,因为不需要费什么事情,也不需要费什么太大的力气,所以霍青书便把这编织礼盒的事情全部分给了各个村子里面的老弱。
原本这些人就因为自己什么都干不了,只能空吃粮食而暗自神伤。可现在大家都能挣钱了,每个人的精气神都变得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