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现在整天愁眉苦脸,看什么都不顺眼,又赶巧不是霍大松当值,伺候的人连墨都研不好。
顿时火冒三丈:“狗奴才连个墨都不会研,来人拉下去打二十板子。”
那个小太监吓得跪地求饶:“万岁爷奴才知错了,您饶命啊!”
皇帝继续恼道:“拉下去烦死了!马上叫霍大松来。”
侍卫忙回道:“是皇上这就去找霍总管来。”
得知消息的霍大松很快赶了来,三言两语就让皇帝舒心多了:
“奴才看您最近胃口不好,便让御膳房准备了银耳莲子羹,万岁爷有什么吩咐?”
皇上一边接过银耳莲子羹一边夸道:“还是你细心又尽心,那些个奴才都是又蠢又笨,连个墨都研不好。”
霍大松不断恭维着皇帝:“奴才也是万岁爷您调教的好,时间长了就顺手些。”
说完很自然的接过莲子羹碗勺,又奉上清茶。
喝过两口茶,皇帝则说道:“唉如今边关告急满朝上下,除了吴兴霸竟然没有一个能担重任的。”
很明显,他心中清楚最重要的还是需要重新启用吴兴霸。
霍大松这时也不敢随意插嘴,皇帝又说:“朕若是现在下旨让吴兴霸带兵解瓦剌之围,以前种种都变成了个笑话,朕的脸都没地搁了。”
霍大松心里想着,还不是你偏宠万贵妃太任性的缘故,但嘴上却说:
“万岁爷多虑了,您是为了大周百姓能安居乐业才纡尊降贵,古时的明君有很多人对臣子移樽就教成为了美谈。”
“好奴才一语惊醒梦中人。”
这话说的很快让乾庆豁然开朗,算是有了台阶下,当机立断做了这个决定,立即提笔下旨给予吴兴霸恢复爵位大肆封赏。
皇帝放下御笔对他说:
“霍大松,马上带人去传旨!请他为百姓重新出山抵御外敌。”
“奴才遵旨,这就去请吴老将军。”
霍大松利索的捧着圣旨带着无数赏赐,浩浩荡荡的出发了。
路上霍总管却在想着,忠臣良将吴兴霸可是个文武全才,既有武将血性亦有文人风骨,可不是那些可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小人。
可是只要皇帝下旨一定会要自己去宣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可是想来想去这差使着实不好办,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果然当霍大松把皇帝的旨意传到吴兴霸那里时,吴家上下并无一丝欣喜。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吴兴霸老将军乃国之柱石!复三军大元帅之职并赏赐珠宝,为百姓大周出兵御敌!”
刚宣完旨意,就被跪地不起的吴兴霸断然拒绝:
“恕草民不敢接旨,草民已是年迈,行将就木之人怎能做大元帅号令三军?”
这让宣完旨的霍大松非常难做,于是好言相劝:
“吴元帅老当益壮威名赫赫足可以号令三军,您还是接旨吧!”
吴兴霸早寒了心,死活不肯接旨:“恕草民有心无力,风烛残年之人难以担当重任。”
霍大松很无奈,软硬兼施:“吴老将军可要三思啊!您抗旨不尊可是要祸及全族的。”
吴兴霸依旧无所谓:“我这垂垂老矣之人体弱多病,带领三军恐怕会害了更多人,草民不敢接旨。”
霍大松实在没办法,唉声叹气的带着人回去接受皇上的雷霆之怒。
他回宫先请罪,又如实告知吴兴霸抗旨经过,皇帝果然怒不可遏:
“大胆狂妄!吴兴霸自恃功高敢对朕不忠不敬真是岂有此理!”
霍大松再次卖乖的请罪:“万岁爷息怒,都怪奴才办事不利,吴兴霸对圣上并没有一句怨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起来吧,朕还不给他脸了,走去朝上商议个万全之策。”
朝臣们一上朝便开始议论纷纷,什么边关告急已经迫在眉睫了,吴老将军怎么就不肯接旨呢?瓦剌现在越发嚣张放肆了。
谁知皇帝刚一落座众臣鸦雀无声,于是谢御史还主动提及吴兴霸受了委屈的事情:
“臣已得知皇上为万民启复吴兴霸老将军的事情,皇上英明。可是之前老将军因为万氏兄弟,造成的莫须有事情遭受了不白之冤,难免心寒不敢接旨。”
皇帝一听这话倍感焦虑,一时糊涂做过的事情又被提及。
无奈的只能装作敢于担当道:
“咳咳这也怪朕有失察之处委屈了吴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