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偷偷拿给他家老爷验证,他家老爷一眼就能说出三四个不对的地方,结果他拿回去告诉二叔,二叔非但不信,还罚他有辱斯文行盗窃诽谤之事,他也是无奈至极。
不过也的确跟刘同知说的那样,这人就是个窝里横!对老太太二太太和他们大房,那是相当得严厉,尤其是他们这些小辈,稍有不慎就得挨骂,前头贾珠就是这么生生给他念叨死的,想想也挺可怜的。
对于隔房贾珍,他就没这么严厉了,虽说还是会有看不习惯的地方,也会偶尔多言几句,不过那么义正言辞得骂还是没有的,好像也不怎么敢的样子。
再说他那上司,才几品的官而已,每年送的礼不知凡几,人还不待见他,他竟然也没什么说法,只能在家里感叹时运不济!!!
想到此处,贾琏深深觉得,他当初想要跟随这位二叔,真是瞎了眼了!他若是当初能自己跑官场来混,没准还能混得不错。
当初他好歹也是有王子腾护着的,至少不会出什么事,不过这次也不错,跟着他亲爹走,还有皇子做靠山,往后更不会出事,没准还有不错的前途。
贾政的事,随后就被贾琏放到脑后,他想要知道的,想要花精力的,还是这府上的所有日常事务,就好比今天贾政来领粮种一事,到底该给多少,粮仓里头的东西该怎么规划,都是门大学问。
刘师爷见他没什么架子,却还如此好学,把往年的旧例全部查出来仔细看,也为扬州城的百姓高兴,这次的扬州知府,看上去是个能干事的好官。
第59章 探春的变化
京中, 收到上令后第三日, 荣国府剩余的家眷就被全部送上官船, 跟随她们一起的, 还有圣上亲笔的水军调令。
贾老太太人逢喜事精神爽,重新找回底气的老人家很快恢复以往的挑剔,不过对待下人, 却冷漠许多,稍有不舒坦便要训人, 底下人比起当初要规矩太多,每日干活都战战兢兢, 连一丝偷懒都不敢。
昔日脸面比主子还大的赖嬷嬷一家已然彻底没落,昔日踩在老太太头上的王夫人也彻底沉寂, 除了宝玉身边的“二主子”丫头们, 府上有脸面的奴才被老太太卖了大半, 剩下的哪个不心惊胆战。
几乎快把自己当成寡妇的王夫人比之她的儿媳妇李纨,吃斋念佛来得要更虔诚也更足不出户, 人穿得素素净净面目消瘦不少, 原本一头青丝也陆续长出白发, 沧桑悲戚的模样,瞧着比李纨更像个寡妇。
再来说说这赖嬷嬷一家,在贾府这场婆媳之争中, 理所当然成为最凄惨的背锅者。
作为老太太的配房,赖家在贾家待了足足几十年,脸面比主子们还大, 东府西府两府的大管事一职,都被他家的人抢走。老太太往昔是真没亏待过她们,知道她们有栋三进小院,过着贵族老爷的生活,她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不知道的。
可赖家是如何对待她的,贾老太太这辈子怕是都不会忘记,所以,这位向来得脸的赖嬷嬷一家算是首当其冲倒了血霉,被贾老太太单拧出来杀鸡儆猴。
老太太要整治几个下人,手段多的是,而且专挑软肋戳。
不过短短三日,赖大赖二两家十几口人全被送去穷乡僻壤的庄子上种田,这辈子是断没机会回京的,就连赖家那三进小院,也被老太太亲自安排人去抄了。
贾大老爷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赖尚荣一个两岁大的孩子名下有再多家财,能得守得住才怪,更何况谁不知道这些玩意儿就是从贾家出来的。
当官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贾老太太拿回了财物,却把打扮得极为精致的赖尚荣往一破旧小院子一丢,留下十来两银子任他自生自灭,算是尽了最后的主仆情谊。
好歹这赖尚荣已是良民,他们贾家不会继续养着这样的人。
一家子曾经有多风光,如此就有多凄凉,若是他们往常与人和善,没准还会有人救济一二,可惜这些人根子上就是贪婪残酷的,被他们压榨的人太多,记恨他们的人也太多,这辈子怕是一个人都没救过,被他们逼死的倒有大把,人家若不报复他们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即便没人寻仇,赖大和赖二这两家人常年在贾府养得跟主子似的细皮嫩肉,哪会干什么农活,庄子上的人即便心不坏,那身软肉少说也得磋磨得干干净净。
即便这样,贾老太太还没有放过这一行人,赖嬷嬷这个人知晓她的事太多,只有死人才能彻底保守秘密,不过她并不想这么快弄死她,她还想让这老婆子好好瞧瞧她的威风,瞧瞧她背叛主子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