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姑娘和李三姑娘琴棋画一概不学,“那些东西不能吃也不能喝,不过是个虚名罢了。我们只需认得字,明白书上的意思就行了,其他时间便学针线,“我们的目标,便是开一家绣坊。”
李二姑娘倒是什么都学,“若是不学,岂不是辜负了许多人?”
李二姑娘虽然学得杂,但是做事却极快,绣功并不比其他二位差,“我们每天绣上三个时辰,只怕两个月就绣好了。”
表姐们这么有上进心,叶锦辉也不好劝阻,少不得站在凳子上好几天,终于在绢上画了出来。
自此,李姑娘们就开始了繁忙的刺绣生涯,李大姑娘有时候甚至会挑灯夜战。
她是姐姐,总不能拖妹妹们的后腿。
见她这般,另外两人也不甘落后,等到屏风绣好,却又用布遮了起来,就是叶锦辉也没让看,一直到安国夫人寿辰那天,才命人抬了过去。
“你们这些孩子,以后别绣了,免得伤了眼睛。”安国夫人半天没有说话,半晌才微抬着头道:“也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给我把屋里这雕花的紫檀木收了,换上这些亮堂的。”
叶锦华就比表姐们晚半刻钟送寿礼过来,但她那绣着九百九十九个福字的插屏,已经没地方放了,只能抬到了库房。
李大姑娘绣的是盛开的牡丹,鸟语花香,蝶飞蜂舞,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李二姑娘绣的是鱼戏荷叶间,清风徐来,旭日东升,荷香正浓,影色怡人。
李三姑娘绣的是秋菊傲寒霜,斗妍群芳,艳而不俗,无拘无束,遗世独立。
三人合着绣的是幅喜上梅梢,万花怒放,枝蔓缠绕,雀鸟栖枝头,花叶相映成趣。
只要看到的人莫不称赞一声好。
李姑娘们的手艺一下子传遍了整个泉州。
☆、第130章 凑钱
表姐们虽然有了才名,但仍没有提亲的人家。
一场战争下来,女多男少,李家姑娘的爹娘名声又不好,何况还欠了那么多的债,跟本没有人敢登门。
李家唯一的男丁李志宽得知此事,便主动找了叶老爷子和安国夫人,“父亲欠的债由我来还,和姐姐们全不相干。”
叶老爷子冷哼:“几十万的债务,利滚利算下去,等到你成年,只怕要上百万了!如何还得起?”李家现在根本连一片瓦都没有,这几个孩子若不是叶家收留,只怕已经变成了乞儿。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李家姑爷现在倒安安份份的在码头做起了搬运工,工钱虽然不多,但是总算能养活自己了,不仅如此还偷偷地塞了一大袋子制钱给儿子。
李志宽打开看了看,足有上千枚那么多,但却把钱又还给了他爹,“我根本不认得你是谁,我要你的钱做什么?”
明知儿子是故意这般说的,但也没有办法,谁让他自己将好好的一个家给弄散了呢?
李老爹将钱往儿子手里一塞,逃命似地飞快地跑开了。
李志宽和郑铭一样,也在铺锦黄氏族学里读书,除他二人之外,叶锦月的一对双胞胎弟弟也在里面。
若论闽地的族学,办的最好的当属林氏,历代数下来就是状元也有十几人,更不要说进士老爷了,但叶二太太就出自林氏,他们那一支虽然没落了,但毕竟也姓林,叶思德和林氏闹成那般结果,无论对错是非,叶老爷子却是拉不下脸求林家收下这一群孩子了,入黄氏族学不过是无奈之举。
人多的地方是非多,孩子也不例外。
多数人听到李志宽要代父还债笑得前仰后合,“就算你考中状元,那钱你也还不完!”
“你可别门缝里瞧人,把人给看扁了!”郑铭自然要帮着李志宽说话。
黄氏一个亲戚家的名叫刁文海的人哈哈一笑,“我就是看扁他又何?他欠我家的银子,不知等到我曾孙子长大,能不能见到银子还是两回事!”
李志宽比叶锦辉还大一岁,如今已经不小了,正是爱面子的年纪,听了这话,真恨不得钻到地缝里去,憋了许久,终于开口道:“你放心,我必定会在你死之前把钱给还了!”
“你个狗东西,欠人家钱还有理了?欠钱不还,还想咒老子死啊!”说着扑上去就要对李志宽拳打脚踢一番。
叶家那一对双胞胎也不是吃素的,一人勾了刁文海一只胳膊,轻易就把人给绊住了,“那帐全是他爹欠下的,等他成年必定会还。谁家能没有个难处,刁兄何必咄咄逼人?”
刁文海当面不敢惹叶家兄弟,背后却和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