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服丧期,不宜率军,由中军将魏舒、下军佐韩不信两位代表国君赴京师,定于狄泉召集诸侯会盟,共商为天子分忧之大计。
狄泉,今河南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翟泉村。公元前510年周历8月6日,魏舒带着无上的光荣,就在这个今天的历史文化名村召开了诸侯盟会。
在晋国的主导下,鲁国、齐国、宋国、卫国、郑国、曹国、薛国、杞国、小邾国共十个诸侯,重温了公元前529年的平丘会盟精神,决定全世界诸侯列国团结起来,帮助周天子修筑成周城墙,分派了各国出钱出力的数额。
这是一个团结的、友好的国际会议,会议开得很顺利,很成功,魏舒颇为自得。
最后,魏舒发表了重要讲话。他站在高台上,面向各诸侯国的卿大夫们,讲话热情洋溢,中气十足。
也不知魏舒彩排了多少次,反正他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感觉的讲话。
他所不知道的是,史料没有记录下他这次重要讲话的任何一个字,却记录了他这次主持如此规模的盟会,是非礼的!
第一,是他把自己当成了国君的样子在主持盟会。
“逾越本分而颁布重大的命令”,你一个卿大夫,既然国君都不参加,那大家都是平等的卿大夫身份。
大家坐在一起,议完事,在相关盟约上签个字就行,何必立于高台向着众诸侯国发表什么重要讲话?
第二,站在高台,面南而立,这是国君才可以站立的位置与站姿。
各诸侯国卿大夫不得不北向以聆听你的重要讲话,这让知礼守礼的中原诸侯卿大夫们情何以堪?
台上魏舒在那里讲话,台下有几个卿大夫便在窃窃私语:看来魏舒要摊上麻烦事了。
魏舒果真会摊上事吗?
答案是肯定的,主持筑城成周,居然成了魏舒最后一次政治表演!
喜欢春秋晋国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