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九五小说网 > 锦绣盛唐:我的父亲是李世民 > 第1456章 实话实说

第1456章 实话实说

第1456章 实话实说

不是有那么一句名言嘛,小事兴师动众开大会,大事悄无声息开小会,关乎重大的事根本不开会。[¥D天~¢禧^]小°D说ˉ?|网]¥ ???免(¨?费]阅??读^·°

在金銮殿上商量的事肯定不会是太小的事,但对李世民来说绝对算不上是多大的事。

大事都拿到小朝议上跟少数的几个人商量了,更大的事那就不用商量了,李世民自己就拍板了。

皇帝就能乾纲独断吗?理论上讲,得看这个皇帝是谁。

李世民不顾大臣反对,自己做主的事不胜枚举,他自己都不当回事了。

据说后代有个皇帝想换个媳妇,给长孙无忌送了十大辆的礼物,都没换来长孙无忌一个正眼。

长孙无忌还是那个长孙无忌,龙椅换个人做,皇帝和长孙的权力可就此消彼长了。

李世民绝非刚愎自用、拒谏饰非之君,事实上,若要寻觅一位在纳谏方面比他更为卓越的帝王,那可真可谓是难如登天,几乎是不可能之事。

李世民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有着极为清醒的自我认知与精准的判断力,深谙何时该虚心倾听臣子的谏言,以集思广益;

何时又需当机立断、自行裁决,以保决策的果断与高效。·9*5·t`x?t...c\o!m*

李世民只在两种情况下会虚心求教于臣子:一是自己尚无定见时,愿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二是思虑过多、难以抉择时,愿兼听则明,择善而从。

自己明确知道要怎么办的时候,又何须再听旁人的指手画脚、妄加议论呢?

李世民让李承乾在金殿上提出重造户籍一事的时候,就代表着这个事必须要执行下去了。

若不然何必让李承乾提呢?授意太子提个事,然后给否了,这是耍儿子玩呢吗?

李世民之所以让李承乾来提,就是要给东宫立威。

如果这个事成与不成在两可之间,那就让李泰来提了。

李世民目光沉静地扫视殿中文武,声音沉稳而有力:“着中书舍人即刻拟旨,自三月起始,天下州县重造户籍,务必严谨详实,不得有误。”

“陛下圣明,还望陛下能明察秋毫、权衡利弊啊!”温彦博神色慌张,忙不迭地从朝班中疾步走出,身形因紧张而微微颤抖。

他双手高举过头,恭恭敬敬地朝李世民深深一揖,声音带着几分急切与惶恐:“重造户籍一事,牵一发而动全身,实乃关乎国计民生之重大举措,切不可贸然行事啊!还望陛下能广纳众议、三思而后行。~x`w′d+s*c-.?c?o¢m*”

温彦博话音刚落,朝堂之上便如炸开了锅一般。

紧接着,又有六七位大臣接连从朝班中挺身而出,他们个个义愤填膺,言辞如利箭般激烈。

有的慷慨陈词,细数重造户籍可能引发的种种弊端;

有的声泪俱下,恳请皇帝收回这看似仓促的成命。

一时间,朝堂上争论声、劝谏声此起彼伏,乱作一团。

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之上,原本平和的面容瞬间阴沉下来,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阴云密布。

他目光如炬,冷冷地扫视着殿下的群臣,声音低沉而威严:“朕希望你们能尽心辅佐朕,而非妄图左右朕!”

李世民掷地有声的话语甫一出口,偌大的宫殿瞬间陷入一片死寂,仿佛时间都在此刻凝固,满朝文武皆噤若寒蝉,再无人敢公然提出异议。

众人虽缄口不言,心中却未必真正心悦诚服地接受这一决定。

嘴上不便表露,不代表心里就甘愿顺从,自己的嘴不能说,那就借别人的嘴说好了。

王珪轻咳一声,那声音虽轻,却似在寂静的殿堂中激起了一丝微妙的涟漪。

李泰的嘴角微微一撇,那细微的动作稍纵即逝,却难掩其内心的波动。

“父皇。”李泰低垂着头,缓缓走到大殿中央,恭恭敬敬地朝上拱手作揖,“长史命我进言,恳请父皇能对重造户籍一事再三斟酌。”

李泰话音未落,殿中几位大臣的呼吸都为之一滞。

王珪原本低垂的眼睫猛地一颤,执笏的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李世民目光如电,在李泰与王珪之间来回扫视,忽然轻笑一声:“朕的傻儿子倒是实诚,连‘受人指使’这样的话都说得这般坦荡。”

李世民指尖轻叩龙案,每一声脆响都让朝臣心头一紧,“只是不知,这是你哪位长史的意思?”

李泰府中长史众多,就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