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鱼是给您和师傅补身子的。”清苓摇头不肯接。
张奶奶心里熨帖,但还是说道:“我们没病没痛的,补啥身子啊。再说,那不还有两条嘛,你一条、我跟你师傅一条,够吃了。这么小孩子遭这么大罪,趁现在不好好补补,落下病根就麻烦了。”
见师娘执意如此,清苓也就不再推辞。想着等棉被弹好、抽空去趟县城,背点小米、葵花籽去,看能不能换到点鱼票。
近山坳和江口埠分属两个生产大队,除了分粮或是攸关每个社员的大事需要集中开会时会聚到一起,平时几乎没什么来往。上代销点买东西若是遇到了,态度好的笑着点个头,态度不好的权当没看到。
像清苓这样,背着背篓、挎着竹篮去江口埠串门的,可谓是少之又少。是以,李寡妇家还没到呢,家住附近的主妇们都纷纷地围上来,眼里闪着八卦的光芒,问她是不是去李寡妇家。
“对,我去看看苍竹那孩子,这会儿应该在家吧?”清苓友善地笑着说。
“在呢在呢。”一个身材圆润的胖大婶,热心肠地回答道,“发生这样的事,少不得躺chuáng上休息几天。咦,闺女,你是不是卫生院的护士啊?老张大夫的徒弟?”
因前不久才去过卫生院,胖大婶认出了清苓:“那不就是苍竹的救命恩人咯?苍竹不就是被老张大夫的徒弟用新奇法子救活的。以前可没人断气这么久还能活过来。”
原来,清苓用大伙儿闻所未闻的方法,救了李苍竹一命的事,短短半天就已经传开了,不止近山坳、江口埠,就连沿江公社那都听说了。
第171章 可惜有对象了
“原来这就是老张大夫的徒弟啊?我还没见到过咧。”
“我见过我见过,上个月去卫生院看脚,这姑娘还给我倒水喝呢。”
“人漂亮,还和善。”
“不仅和善,还聪明。”
“可惜有对象了……”
“……”
越说越歪。
清苓听得哭笑不得:“那个法子不是我想出来的,这不前几天去省城,在火车上听人说的,到底行不行说真的我心里也没底。可当时那情况,你们应该也听说了,实在想不出别的法子,就拿来试试了。要不然你们说,当年我娘跌江里淹死,我咋不用这法子救她呢?”
“也是啊。”妇人们恍然大悟。
“不管怎么说,苍竹这孩子的命是你救的。你就是他的救命恩人!”胖大婶拍着手总结。
好在李寡妇家到了,清苓几乎逃也似地跟她们挥手道再见。
哪知这帮人高燃的八卦之火还没熄灭,一个都没走,还热心肠地替她敲门。
“李qiáng媳妇!你家来客人了!”
“什么客人!明明是救命恩人。我来!”胖大婶挤开敲门的妇人,哐哐哐地边敲边喊:“翠琴,快开门!苍竹的救命恩人来了!”
李寡妇在屋里听到动静走出来,见是清苓,忙下了门栓请她进来。
“大白天的你栓院门gān啥啊?又没晒长晒短,难不成还怕谁来偷?”心直口快的胖大婶顺嘴问。
李寡妇无奈地笑着解释:“早上回来,你也看到了,不少人家让孩子送鱼啊虾的过来,收下难为情,不收又怕人多想,gān脆上了栓。横竖我们娘俩这阵子下不了地,gān脆请两天假。”
“说的也是。”胖大婶是第一个送鱼过来的,不过她送的是炖好的鱼汤,家里孩子喝一碗,给苍竹也盛了一碗过来。
其他几个妇人就尴尬了,分到的鱼不多,哪舍得送人。支吾着说了几句客套话,借口闪人了。
胖大婶和李寡妇唠了几句,也回家去了。
清苓卸下背篓,进屋看望李苍竹。
那孩子正在熟睡中,略显苍白的脸,没几两肉。七岁半的孩子,看上去还没五岁的舒宝贵来得壮实,难怪被大伙儿认作才五六岁。
轻轻掩上房门,回到堂屋,提出背篓里的小米袋,米袋子上的拿草绳捆着的两条小鲫鱼,得马上送到水缸里养着,再把竹篮递给送走胖大婶进屋来的李寡妇:“李嫂子,鱼是我师傅师娘让我捎来的,jī蛋是我攒下的,我家就我一个人,天天吃也吃不了多少,放久了怕不新鲜,正好拿来给苍竹补身子。大枣是刚子哥家里新打的,晒过两个日头,还不是很gān,你可以再晒晒,每天给苍竹煮碗红枣汤。”
“这怎么好意思!”李寡妇连连摆手,不肯收,“张大夫老俩口分到的鱼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