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也有不惧迷信的社员,走过来跟他打招呼,有早年和他爹jiāo情好的、有好奇他在部队任什么职的、也有过来打听他家屋子翻修需要找几个人的,总之,来来往往的人也不少,可见他老爹和爷爷当年的人缘确实不赖。
其中一个正是午后看到他在舒家后院修jī舍的大叔,拍着他肩促狭地笑着问:“帮盈芳丫头修好jī舍了?”
大伙儿一听,有八卦!纷纷竖着耳朵看过来。
坐在桌子前给社员消毒的张有康也听见了。
天热,纸糊的花格窗支得老高,向刚就倚在窗前的廊柱上,因而听得一清二楚。
手上一顿,心里忖道:看来,老伴儿没说错,是该找刚子问问那个事了。倘若没对象还好,有对象得叮嘱他和盈芳拉开点距离。帮忙是好事,可架不住有心人编排啊。
向刚倒是挺淡定,眯眼看着滂沱而下的大雨,神情慵懒地说:“修好了。搭把手的事,何必等农忙过了再找大伙儿帮忙。再说,张大爷收徒,多欢喜的事啊,别的忙帮不上,还不兴我给人徒弟修个jī圈么。”
这话一出,话茬立马偏转方向。
“什么什么?老张收徒了?啥时候的事?”
“收的谁啊?就建军那闺女吗?”
“真的假的?那丫头年纪不小了吧?还能跟着老张学医啊?”
大伙儿炸锅了,本想刨点八卦出来当消遣的,结果炸出这么个消息,纷纷扭头看屋里头的张有康:
“嘿!老张,刚子说的是真的不?你收徒啦?收的还是建军的闺女?”
“没错。”张有康给人消完毒,擦着手出来证明,“老头子我这下也算是后继有人了。分完粮我去县城割点肉,请大伙儿搓一顿。”
这是他跟老伴儿昨晚商量出的结果,收了徒总归要昭告一番的。不然谁知道他收徒了?
而在乡下,最好的方式就是请几桌酒,也不用多上档次的菜,割上几斤五花肉、炖个猪肉粉条啥的;包些白菜饺子、荠菜饺子;分夏粮的时候,花生也该下来一些了,嫩的连壳卤、老的剥壳炸;再烙几个jī蛋饼、煎几盘茄盒、韭菜盒,挣上几蒸笼杂粮馒头……总之,热热闹闹地办它几桌。
“哈哈!那感情好!咱就等着老张你请客啦。”
“今儿看来是个huáng道吉日,下这么大雨咱们大队一把谷子都没落在外头,往年哪里有这么好的运道。老张又收了个徒弟,好事儿啊!双喜临门的大好事儿!怎么地也要热闹一场,是吧老张?”
“没错!喜事儿合该庆祝!左右双抢完了,老张你说吧,打算什么时候办,我去给你帮忙。”
“我家年前酿的米酒还剩一些,老张你请我吃肉、我请你吃酒,哈哈……”
“我家这几天捉的huáng鳝、泥鳅,都还养在盆里没舍得吃,老张你要用尽管拿去。回头给我点烟票就行。”
第57章 各怀千秋
大伙儿都知道张有康的儿子在省城,逢年过节都会往老家寄一些乡下难得的票据,都愿意拿家里攒着的酒水、肉菜来换。
尽管不是钱和票,但也是平时不割舍吃的,多少是份心意。
张有康笑眯眯地说:“中!回头选了日子,你们都来。反正天热,屋里头摆不下咱就摆院子里,院子里摆不下田畈旁多的是空地。总之让大伙儿美美地吃上一顿。”
大伙儿兴奋地嗷嗷叫。
就连在仓房盘库的书记和社长都被吸引过来了。听说这个消息,先是来了一番诚心诚意的恭喜道贺,完了表态:这几天公社gān部愿意加班加点,争取早点分粮。
大伙儿又是一阵兴奋地大叫。
“盈芳这下可算是苦尽甘来了。”许丹见老张也从屋里头出来了,哧溜一下钻到林杨旁边,不知是羡慕还是感慨地说,“老张还是挺有两把刷子的。”
林杨却在关注向刚:“那个男人是谁?”
“他啊,也是近山坳的,离盈芳家不远。”
许丹因为在卫生院做护士,经常能听到一些村子里的八卦,譬如前两天听几个大队gān部在唠向永良家那个外出闯dàng整七年的儿子,据说进了部队,这趟是休长假回来探亲的。对乡下人来说,也算是衣锦还乡了。
许丹把听来的八卦新闻一五一十地说给林杨听,“……大致就是这么个情况,不过部队出身的又怎样,还不是被大伙儿讨厌,都说他是个霉星转世呢,谁挨他近就要遭殃……”
“这话你也信?